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精品中医

中医与气功有哪些渊源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9日  共浏览167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气功是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主要讲究调整自然之气和先天之气和谐的关系。那中医和气功有哪些关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气功一词,起于晋代许逊《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原始的气功是以“舞”这种运动形式出现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淤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之”。气功作为一种科学的医疗保健运动的方法,是通过意识处于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特殊状态气功态时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而发挥其心身调整作用的。与一般的运动不同,气功态时的运动具有松静自然、动静相兼、协调舒展、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等诸多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动态,常常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艺术的享受。而练功人随着意念的活动,意气相随,感觉自己时而如大鹏展翅,时而如蛟龙戏浪,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如野马分鬃,心身完全沉浸、陶醉在极其舒适美好的感受中。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是“气”的通道。而“气”的流畅与否,可以通过心理——生理——形态反应进行自身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这是一个早就被证明了的事实。心理生理学、理免疫学的研究也证实了人类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改变自身的生理、病理的状态,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这就是中医与气功的渊源,都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Google
 
上一篇:《黄帝内经》中的五谷调养法 滋养五脏精气
下一篇:养心胜于治病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2]
 · 北京大观园 [3639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56.05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