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精品中医

刘启廷:临证组方用药经验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9日  共浏览174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刘启廷,男,临沂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山东省名中医,国家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东省首批名中医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学会内科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医60年,内、妇、儿科等中医全科应诊。擅长糖尿病、肝胆病、妇科经带病等疾病的治疗。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省市级科研成果8项,主编中医学术专著10部,均由省级以上出版社发行。
  1
  首先要掌握病症的共性
  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表现,又称为主证。只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这些共同的特征性表现,都可以用同样的方药治疗。如一个胃脘痛被西医诊断为胃炎的病人,多具有恶心吐酸、上腹撑胀嗳气、持续或间歇性疼痛这三个特征。这些主要症状就反映了疾病的主要病机,根据这些特征性症状,可以得到明确诊断,确定方药,这与历代名医留下的方剂,如止嗽散、泻白散、泻黄散、等都是经验方的基础,至于个体差异,伴随出现的各种兼症,也就是方剂随症加减的临床应用。要客观地看待疾病的共性与差异的关系,共性是主要的,个体差异是次要的,刘启廷的经验方都是根据每种疾病的共性病例改变而制定的,然后再根据个体差异出现的症状,辨证加减。作为一名医生,对每种病都能熟记它的共有症状,也就是主要病机、主要方药,及随证加减的专症专药,这样看起病来就能得心应手,具有认证准、组方快、用药专、疗效高等特点,体现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2
  症药相应发挥药物专长
  刘启廷强调,在临证时要掌握病症的统一性,什么病有什么症状都是统一的,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季节,只要有这些症状,就是这个病,根据病症选用相应的药物组成一个方剂。因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以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综合调理,每味药性味又都有其共性和特长,如名医徐灵胎所讲: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
  如调气药都有调气的功能,有擅长调肝气的,如香附、青皮、橘核等;有擅长调理肺气的,如化橘红、佛手、香橼等;擅长调胃气的,如陈皮、枳壳、柿蒂、厚朴、紫苏梗等;有专长调肾气的,如山药、蛤蚧、沉香、核桃等。如同是温热药附子、川乌、干姜、肉桂,不是遇里寒证就什么都用,如温肾阳善用附子、肉桂,温脾阳善用干姜,温经止痛善用川乌,治疗肾阳虚就用附子、肉桂,治疗脾阳虚就用干姜,治疗脾肾阳虚用附子、干姜,如果是寒凝痹痛的就用川乌、草乌,这样就可以减少药味,又有效果,这就是它们各自的专长。
  如治疗胃炎,首先要针对胃黏膜的损伤选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选用蒲公英、川芎、党参,以清热除湿、开郁护胃;针对寒热错杂、酸碱不平衡出现烧心吐酸的,选用黄连、吴茱萸,以调节寒热,维持酸碱平衡;针对气机升降失调、气滞不顺,加用厚朴、紫苏梗,以和胃降气;根据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的规律,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止痛。这就组成一个完整的治疗胃炎的方剂——清胃化瘀汤。
  组成:蒲公英30克,川芎15克,党参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6克,厚朴15克,紫苏梗15克,川楝子6克,延胡索15克,水煎二次,分4次服,每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
  3
  根据个体差异,随症加药
  如瘦人容易阴虚伤津,胃镜检查多提示萎缩性胃炎,病人有口干口渴的症状,可在上药的基础上加石斛、玉竹以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如胖人,多见湿热或痰湿阻胃,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或有溃疡,可在基础方中加半夏、陈皮、白及、海螵蛸等以燥湿化痰,敛疮生肌;如性情急躁、嗜酒的病人,多伴见食道烧灼痛,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在基础方中加半夏、降香、陈皮、生姜等以降逆和胃。
  在使用常见病经验方时一定要抓住疾病的根本,要根据疾病的共性,按病因病机,组方选药。这种专病专方,专症专药,易记好用,效专价廉,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特点。
  4
  用药量大力专服法随证变换
  常见病经验方的处方组成药专效强,强调用药要精炼而少,喜以味少而胜多,每首方剂药味一般不超过十味,但药物的用量要足。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处方精要,药力专一,既利于治疗,亦利于观察,若用药面面俱到,药味相互牵制,不利于迅速奏效,以致药杂性乱,还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能用一味药的不再添加二味药。再者,药材质量存在差异,过去多使用野生动植物药材,生长周期长,有效成分大,所以用量小,效力好。而现在的药材大多为养殖,受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药材有效成分相对较差,所以用量要大,像黄芪、桂枝、木瓜之类刘启廷都用到30~60克。
  在服药方法上,刘启廷受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后注服用方法的影响,在每首方剂的后面都详细注明服用方法。他强调服药方法很重要,不是什么药方都水煎二次分服就行的。要想取效快,必须根据病变部位、病性、缓急选择合适的服药方式,给病人作一详细的交待。对胃炎病人,要求一剂药分4次服,即饭前半小时及睡前服;对感冒病人,则以一剂水煎,4小时一次服,服药后取微汗,不愈再服一剂,亦可一日服两剂;对于口腔、咽喉部位的病变,应取药汁少少含咽之,有利于对局部的治疗;对一些慢性病缓解期则以丸药巩固之。刘启廷非常注意服药方法的交代,这也是名医取效神速之处,不可忽视。
  刘启廷受总结自己60多年的临床有效病例,编写出版了《常见病经验方》,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病种102首方剂,儿科病种16首方剂,对大部分常见病,都形成了用之有效的基础方,一病、一证、一方,方证结合,常见病经验方,其方药味少,药力足,组方严谨,临诊时再随症加减,审慎用药,趋利避弊,做到知常达变,使每味药都能适合病情,恰到好处,充分发挥专方专药的优势。 

Google
 
上一篇:朱良春:苦参调心律,治湿疹,抗菌止痢
下一篇:胡希恕治疗哮喘的独特经验,值得收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3]
 · 北京大观园 [3640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19.922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