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曾传果老峰,携筇绝顶认仙踪。
人登半岭高千尺,洞辟深岩透几重。
宝塔擎天看柱立,奇文勒石有苔封。
———清·张雷《张果老峰》。
果老峰,亦称张果老峰,在河峪乡郭家山村南约八里处。这里处处高险奇绝,坡坡草木丰盛,山顶有连山麦饭石石刻佛塔一尊,高3.53米,呈四棱梯形,四面雕有石龛,凿有七层浮屠(塔刹已失)。石塔西侧有巨石,上刻“大齐天统三年”字样。石塔西南角有约一米多长的石条,上有凹槽,乡民谓之饮驴槽。
山下有通天门(地名)、驴打滚坡(地名)、石佛洞等。果老峰石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有半壁崖、安国寺遗址、石门沟等自然景观。另据附近安国寺遗址碑文所记,果老峰原名为古老峰。推测因民间有张果老故事流传,不知何年便有“好事者”将其名附会于此(但据旧《县志》记载推测,至少在清代时就已经由此山名了)。张果老是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本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龄最长,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据说饮驴槽附近早年尚有张果老用来拴驴的金昧橛(即拴驴桩),今已不知何去,也猜不出如果真有此物,原来到底是用做什么的。饮驴槽实为碑座,可惜上面的石碑已丢失,只是因为凹槽中经常积水不干,便增添了许多神乎其神的传说。通天门也可算得上是自然奇观了,在石塔东南沟谷,壁立高耸,鬼斧神工,恰似一道洞开的石门。驴打滚实际上就是一方鲜有草木生长又较为平坦的石坡(这样的地名和地理在别的地方当然也有很多)。石佛洞在驴打滚南侧石崖下,洞阔约数平方米,内有佛教石刻造像,已风化残损。仔细观察石塔的凿造可以看出,附近刻有“大齐天统三年”字样的几块巨石原来就是和塔身世连为一体的,很难想象在没有现代化凿石工具的古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将这些巨石分剥开来的。
果老峰上的石塔、石刻、佛洞和这一带的民间传说,一方面说明北齐时期榆社一带的佛教仍处于兴盛时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间对天人合一、“佛道同源”的认同。
由榆社县城上果老峰途径有二:一条路是驱车经河峪向西再南直上郭家山(村),徒步向西经安国寺(或者向南经杨家沟西侧),再沿山脊小路披荆斩棘向东南七里许,即可到果老峰山巅。或从郭家山下的窑圪坨村向南经杨家沟(原为自然村,现已退居)再南行,西折上山,过驴打滚(地名),再沿陡坡蛇行西上二里许亦可登上山巅。第二条路是驱车经河峪向南再折而西去,经管石崖(村),再徒步向西越半劈崖(地名),披荆斩棘行三里许即可到。登临山巅近可拜佛塔,远可眺云簇湖、空望佛山。是亲近自然、休闲避暑的理想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