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地当东经114°04′14〞—114°22′52〞,北纬27°22′36〞—27°41′00〞,处于中纬度偏南,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山地。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风景区。
武功山又名罗宵山、葛仙峰,历史上与衡山、庐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地处罗霄山脉北段(罗霄山脉,为湖南省、江西省边境山地的总称)。武功山绵亘120余公里,主峰金顶,海拔1918.3米,又名白鹤峰,源于白鹤仙人在此挤土成坪的故事。山体以金顶为中心,山脉分东、南、北蜿蜒曲折,东为箕峰、集云、香炉诸山;南为斗涧、九龙诸脉;北有发云、明月、羊狮幕诸峰,核心景区总面积达385平方公里。
武功山自然资源类型齐全,品位高雅,其特色可概括为“山则群峰竞秀,云锁雾笼,神奇莫测;水有千瀑,神秘迷人”,更兼“森林之独特、空气之优越、地质地貌之差异”,令人叹为观止。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评价武功山至少有中国名山的“六个之最”,称赞武功山是“中国最美的山岳”之一,神仙居住的地方。尤为神奇的是,山顶独有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的亚高山草甸。
武功山宗教文化历史久远。自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开始,道徒们就已来此修身炼丹。道教祖师葛玄、葛洪(因这个原因,武功山故又名葛仙峰)以及葛玄的弟子郑思远、道教正一教天师张彦羽页等,都曾在这里栖心炼真、潜心修炼,武功山遂成为名噪一时的仙山圣地。
武功山自古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宋徽宗、宋理宗和明世宗等先后赐封武功山葛真人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佑真君”。明朝时期,武功山香火更盛,寺庵满山,时称“山南山北一百庵”。 邹守益、徐霞客、刘阳等文人骚客、达官显贵络绎不绝前来揽胜探奇、寻道访仙,在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文。道、释、儒三教合流演绎,使这座名山成为多教派、多坛宇、多神祗融和共处的“神山”“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