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位于宜丰县西北部,与铜鼓县交界,离县城57公里。1975年由宜春市林业局批准设立官山天然林保护区,总面积1200公顷, 1981年3月,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西最早设立的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2007年4月16日,由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1500.5公顷。官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最高的山峰叫麻姑尖,海拔1480米。
官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各种植物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93.8%。区内大面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创造出了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因此空气格外清新,是天然的氧巴,是人们休闲避暑和健身的好去处。
官山有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有南方红豆杉林、巴东木莲林、银钟花林、穗花杉林、乐昌含笑林、千亩麻栎林,还有长柄双花木林、闽楠林、云锦杜鹃林和香果树林,植物资源丰富多样,高等植物多达234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和伯乐树等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香樟、闽楠、长柄双花木、毛红椿、香果树、穗花杉等14种。丰富多样的植物,为专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因而备受专家和园林爱好者青睐。
官山不仅植物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在这里,有云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鸳鸯、普通狂白鹇、勺鸡等3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区内的珍稀鸟类特别引人注目,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鸟类157种,其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灰胸竹鸡、褐顶雀鹛、黄腹山雀等5种为中国特有的动物物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鹇、勺鸡等24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有39种。由于鸟类资源丰富,保护区吸引来自世界各地鸟类爱好者及专家学者前来旅游和考察。
官山原名叫黄岗山洞,但后来改为官山,为什么叫官山?是不是这里曾经出过好多大官?不是的,而是明朝万历年间,由于不满当时官府苛捐杂税,这里曾发生过一次震惊当朝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当时被称之为“江西天子”的李大銮为首领导的,当年这支起义军有8万多人,在官山活动了十余年,最后民众还是末斗得过官府,被朝廷围剿镇压,起义以失败告终。朝廷为防后患,从此将方圆百里的黄岗山洞封为禁山,严禁老百姓在山里居住或营生,因此在老百姓眼里,这片山就成了官府的山了,所以官山因此而得名。现山上还保留有许多当年的遗迹,如聚义厅、回龙卧子潭、点将台、将军屯、结拜亭、试心桥、望风岗、烽火台,将军剑、大銮椅、乌鸦庙、将军洞、李母墓、大草坪、梳妆台、跑马场等。所以古代的官山是兵家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