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江西省 >>抚州市

猫咪岭古道
  发表日期:2018年11月8日  共浏览407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201698日,县档案局、县史志办工作人员对“猫咪岭古道”进行考察,不仅加深了对古道的了解,还发现一处土地革命时期军事建筑遗址。
猫咪岭位于金溪县东南约12公里左坊镇后龚村委会,是金溪、资溪的界山。后龚村委会有6个自然村,其中詹家、北排、前龚、后龚是一个整体,古称“咸塘”,至今村民仍广泛使用该称谓。唐末,章氏迁居于此,原名鹅窠,后来繁衍成大家族,民间有“千烟”之说,现已衰败,人口凋零,居民以龚、詹两姓为主,另有左、陈、曾、张等姓。旧时村内水塘出卤水,故名“咸塘”;塘水成溪,名“咸溪”,亦作村之雅名。前龚旧名桂林,是咸塘境内小地名之一。古道由平地进入山区,即是经由前龚。
乡村道路修建之前,古道不仅是咸塘通往各地的主要路径,更是沟通赣闽两省的重要民商通道之一。历代一有战事,也是两省兵运重要路径。根据村民介绍,旧时古道上人员往来络绎不绝,骡马、土车成群结队。明清时期,根据盐法,江西经营的是淮盐,闽盐入境,即为私盐。盐帮自然不敢走官道,这条古道就成为闽盐入赣的重要通道,民间也常把该古道称为“盐道”。之后,私盐经由石门码头,通过抚河运往各地。清道光年间,江西巡抚吴文镕奏请,在南城硝石、金溪许湾设立盐卡,委员缉查私盐,此后盐帮又大多改走陆路转运。据说,盐帮把闽盐贩入江西,然后又把江西白糖等物资带回福建销售。
由于山路崎岖,为方便人车安全通行,盐帮出资雇工对古道进行了修整。古道基本有2米宽,呈缓坡状,全部砌有石块。至今古道石块上还有很多车辙印迹。到了山口,往下就进入资溪。以前山下仍是龚氏家族山林,解放后由于安置浙江库区移民,便以山口为界,西麓金溪,东麓资溪。不过,山林权纠纷至今未能了结。山口处,旧时建有凉亭,往来人员歇脚喝茶自不必说。如今凉亭早已废弃,地面仍残存有部分瓦片。盐帮退出古道后,这又成为资溪木材外运的通道。为了绕道林检站,资溪人砍伐木材后,经此完成交易。
19331月初,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3万余人在黎川誓师,就是在资溪通过猫咪岭古道进入金溪境内。司令部就驻扎在山下的后龚村,朱德总司令在这指挥了著名的金溪战役。猫咪岭古道可谓是红色通道。不仅如此,游击队也经常通过古道运输物资、传递情报、开展军事行动。
19336月,蒋介石在南昌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革命根据地周围普遍建筑碉堡,作为第五次围剿的新军事策略,以逐步推进、压缩,最后寻求与红军主力作战,彻底摧毁中央苏区。根据统计,到19341月底,江西共修筑碉堡4000多座。猫咪岭古道理所当然成为国民党部队扼控的要地,当地官员征调周边劳力,在山口左侧山岗修筑了一座碉堡。碉堡地处制高点,视野非常开阔,可以瞭望四周情形,天气晴好时,可以看到浒湾、石门的抚河水面。国民党军派兵把守,主要起了封锁线卡口作用,客观上也限制了游击队的行动。
碉堡为砖砌,两米见方,20世纪70年代仍残存有1米,至今只剩20公分左右,地面全为弃砖。村民介绍,以前在碉堡周边还经常捡的到子弹等战场遗物。可见游击队也时不时对敌人进行袭扰,不放弃对这条重要通道的利用。
以前村民砍柴大多要走古道,如今随着沼气、液化气等新型能源的使用,古道也算人迹罕至了。不仅长满柴草,有的石面已被泥土覆盖,也有部分石块被周边居民取走。尽管如此,猫咪岭古道也无法被岁月湮埋,盐帮的痕迹也将长久留在这里。甚至有人说,咸塘出盐,就是因为盐帮内讧厮杀或被官府追捕,一车车盐包倾入塘中。没有了盐帮,咸塘也就不出盐了,咸溪也就不再咸了……

Google
 
上一篇:黄通邓家牌坊
下一篇:蒙山圣济寺简介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6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7]
 · 北京大观园 [3650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31.25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