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甘肃省 >>天水市

武山县名胜古迹
  发表日期:2018年10月25日  共浏览1318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隗嚣宫遗址 古遗址名。地址在洛门镇西汉坪。隗嚣,字季孟,天水人。据《后汉书·隗嚣传》载: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隗嚣原在王莽国师刘歆手下做过事,刘歆死后,隗嚣返回天水故里闲居。时正值绿林起义风暴席卷全国。嚣打起反莽旗号,一时雄踞陇上,隗嚣自称为西州上将军。

公元25年,刘秀攻入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刘秀在扫荡割据势力时,曾多次派人招安隗嚣,但均遭隗嚣拒绝。刘秀在平定其他割据势力后,率兵新征隗嚣。隗嚣惨败,遂投靠蜀地公孙述。公孙述封他为朔宁王。公元33年,汉兵压境,四面围困,隗嚣急闷生病而死。其子隗纯立为王。公元3410月,中郎将来歙等讨伐隗纯,隗纯大败,在落门(今洛门镇金川)投降。天水归汉,从而结束了隗嚣割据陇上11年的历史。隗嚣宫遗址,即当年嚣称霸陇上时所建之避暑城之遗址。

拱 极 古城门名。地址在武山县城南关。古时以天之最高星,喻国君。“拱”含有“臣下,众民遵从,捍卫国君”之意,“极”意顶点,最高地位。成语“登峰造极”即源于此。

宋代威远寨 古寨名。地址在滩歌镇。修建于宋代。建筑气势雄伟,山路蜿蜒曲折,四周树木参天,流水潺潺。是当时秦陇洮岷汉蕃商贸的重镇和边陲重地。

水帘洞石窟群 石窟名。地址在榆盘乡。该石窟是渭河流域上游的一处大规模的石窟群和重要的佛教文化遗迹,对于研究我国北朝晚期,特别是北周阶段佛教文化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据文献记载有“七寺五台”说法。但因自然和人为破坏,现仅存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现保存有历代窟龛69个、塑像160余尊、浮雕42801平方米、壁画2440.3平方米,文物建筑8361.4平方米、仿古建筑8座,舍利塔12座、题刻碑记2721平方米、文物树2棵、无头干尸1具,其它文物60余件。其中拉梢寺大佛堪称世界第一大摩崖浮雕,是佛教艺术史罕见的成功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水帘洞石窟群1959年由省文物考古委员会调查发现,196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武山县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2006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对口扶贫帮助和大力关怀指导下,经过不懈地努力和扎实地工作,于200710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武山县水帘洞石窟拉梢寺列入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48处申报点之一。

木梯寺石窟群 石窟名。地址在马力镇。石窟所在地为西秦岭的余脉,海拔1995米。创建于北魏,唐、五代、宋、元续凿,明、清增建和维修。窟龛大多集中于桐树湾,建筑物和部分洞窟散见于桐树湾和松树湾各处。地势险要,风光秀丽,曾有“十殿九窟二砖塔”之说。二砖塔已无迹可寻,全寺现存窟龛和殿阁19个,历代造像80余尊,壁画234200多平方米。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立木梯寺文物保护管理所。

博物馆 馆名。地址在武山县城。博物馆是武山县唯一的一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隶属于县文物局,馆藏各类文物及标本5202件,古钱币2万余枚,尤以康务学先生捐赠的近现代名人董必武、郭沫若、胡厥文、启功、潘天寿、沙孟海等人的85件(套)书画作品更为独特。有珍贵文物507件(一级10件、二级174件、三级323件)。藏品中200多万年前的剑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旧石器时代的“武山人”头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西周、战国时的青铜器、汉代陶庄院,唐代鎏金镶银铜碗,宋金彩绘、模印画像砖,元代琉璃舍利塔,“十八族安抚司”铜印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数量多、种类比较齐全,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代先祖在这块土地上居住生活、繁衍生息的奋斗历程。是研究武山乃至渭河流域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时均从武山经过,红四方面军还在鸳鸯镇颉家门建立了武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山丹乡建立了山丹乡苏维埃政府。遗留下来的石印马克思像、铜碗、铜壶、瓷盘等遗物已成为武山县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十分难得的实物教材和历史见证。

种谷台遗址 古遗址。地址在武山县马力镇付家门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其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总面积25.5万平方米,遗址负山临水,地势开阔,易于原始人繁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遗存堆积厚达0.53米。断面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等。文化层内含大量的陶片、骨渣、残石器等遗物,已采集到许多石斧、石刀、石铲、陶器等生产工具和日用器物,其中已人面鲵鱼形彩陶瓶最为著名。

观儿下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观儿下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其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总面积17.5万平方米。

观儿下遗址地势平坦宽阔,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给原始人们繁衍生息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文化堆积层厚达0.62.5米。遗址断崖、地面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灶坑、墓葬等。出土有石斧、石刀、石研磨器以及陶器等。

滩歌镇明清一条街 古街名。地址在武山县滩歌镇。滩歌镇“明清一条街”位于海拔1750米的武山县滩歌镇下街村,是一条始建于明末清初时期的古代街坊;街道全长600余米、宽7.5米、最窄处3.27米,两边配有古代建筑71间,总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

“雄峙滩歌的宋代威远寨”石碑:在滩歌镇“明清一条街”牌坊前50米处,长230㎝、高66㎝、厚8㎝,大理石石质;内阴刻“威远寨雄踞双龙山东麓,原名枭篦寨,唐代末年由吐蕃枭波部族修建。古建筑分布在街道两边,有古建房屋71间,其中北面有40间、南面有31间。古建多为单檐青瓦硬山顶式,也有四门八窗青瓦硬山顶式,还有一间青瓦悬山顶式的大门,颇为壮观。

西旱坪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西旱坪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新石器时代至周代文化遗存。其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总面积25万平方米。

西旱坪遗址两面临河,平坦宽阔,背风向阳,遗址断崖、地面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采集到石斧、石刀、石链等生产工具,出土陶器多为周代文化遗物,有灰陶罐、红陶罐等。

狼叫 古遗址。地址在武山县鸳鸯镇苟家山村狼叫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80年秋一地质队发现原始人头骨化石。

遗址座落在大沟南坡山塬上,地处渭河与榜沙河之间,依山傍水,避风向阳,原来植被茂密,宜于原始先民繁息,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总面积3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达1米,距地表3米。遗址断面暴露有坚硬的白粘土、红烧土等古人类文化遗迹。采集到原始人头骨化石、颈骨化石、肋骨化石以及打制石器等古人类文化遗物标本。经鉴定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与河套人同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距今3.8万年。考古界定名为“武山人”。

大坪头遗址 遗址名。地址武山县城关镇平原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址三面环水,背负大山,背风向阳,地势开阔,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易于原始人繁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遗存堆积厚达12米。遗址面积较大,到处散见文化遗存。断崖、沟渠、田埂可见灰层、灰坑、白灰地面、红烧土等文化遗迹。地面采集到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等。完整器型有彩陶罐、双耳红陶罐、三耳红陶罐、鞍口罐等。

从所获文化遗存标本看,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商周寺洼文化遗存,遗址保存完好。

东旱坪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金川村旱坪里。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文化遗存。其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总面积18万平方米。

东旱坪遗址处于渭河南岸第二、三台地上,依山临水,平坦宽阔,背风向阳,文化堆积层0.5-1.5米,遗址断面、沟渠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采集到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刀、斧、弹丸等。完整陶器有彩陶罐、双耳红陶罐、双耳鞍口红陶罐等。从残片可断器型有罐、鬲、钵等。

从所获文化遗存标本看,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商周寺洼文化、明代文化遗存,遗址保存完好。

官 寺 古建筑名。地址在武山县城关镇宁远大道中段。南北长56米,东西宽36米,占地面积2016平方米。1981910日,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官寺是武山县城最早的官办佛教寺院,原名:圣寿寺,始建于元代,明清民国时多次维修。园林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自北而南依地势逐级升高,分山门、下、中、上三院。北为天王殿,东西两侧配以三宫殿、股肱殿,钟楼、鼓楼等。南为正殿,内塑三大菩萨、二十四诸天王。中院内南正殿为燃灯佛殿东西两侧为僧房。上院即最高处,为十八罗汉堂。各院殿堂宏伟,古槐成荫。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县文化馆、图书馆占用该寺,后县博物馆又设于寺内。现存仅原中院内南正殿—然灯佛殿及两侧配殿等一组建筑,余皆不存。

然灯佛殿主殿居中,东西两侧增修挟屋,形成两小扶一大形式。中殿为悬山顶式建筑,东西两侧挟屋为歇山顶。部分椽檩、斗拱糟朽。经勘查官寺为元、明、清三代修筑而成。留有民国以来至今的改修痕迹。

受地震灾害影响,官寺大木结构歪闪闪严重,卯榫干裂松动,内柱西倾33厘米,基础沉陷、墙体裂缝、结构脱榫、脊瓦损毁,部分柱子、梁、檩也糟朽、劈裂严重,需进行紧急维修加固。

杜家塄遗址 遗址名。地址武山县城关镇杜家塄村北。属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断面暴露文化层厚约1.5米,深约2.5米,层内露出灰陶片、红陶片和残损的石器。需加强遗址保护。

石滩坪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石滩坪村。在渭河与响河交会的二三台地上,保护面积3万平方米。属新石器仰韶、周代文化遗存。暴露遗迹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彩陶片、灰陶片、粗绳纹陶片等,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加砂灰陶鬲、蒜头形灰陶瓶。

百泉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渭河北岸擦石川。属周代文化遗存。遗址内原有“北山寺”,故又名北山寺遗址,保护面积2万平方米,暴露迹象有灰层、灰坑,遗物分布零散,出土有灰陶片、粗绳纹灰陶罐,遗址全部压在村落下面,损坏现象较为严重。

屲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李堡村。东距县城20华里,在渭水之滨的北山山麓,属周代文化遗存。该山坡原近有寺庙,故得名屲。屲遗址环抱背后沟与刘家沿沟间的突出台地,南北长达300米,东西宽150米,保护面积约4.5万平方米。暴露遗物有灰层、灰坑,灰层厚度0.52米,出土器物有双面石斧、石刀、石镞、粗绳纹灰陶鬲等。

石岭下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城关镇石岭沟口的洪积扇上,整体现状似一把张开的扇子,断面暴露出文化层厚约1.7米,并有石岭下彩陶片几处,包含石岭下及齐家文化层。

高楼子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高楼乡杨家沟和漳河交会的三台地上,属汉代文化。墓葬已暴露4处,木炭墓3座、砖式墓1座,出土陶屋3座、陶灶1付、陶狗、陶鸡各1只,陶罐2对。

演武城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焦家山村以东最高地。属汉代文化遗存。面积约7000平方米,城墙长155米,南宽9.9米、北宽5.5米,炮台有夯层厚0.08米,城址内有汉代陶片。

宁远城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城关镇原南关村。现武山县城内,红浴河与渭河一、二台地上。属清代遗存,面积约600平方米。由于县城改造,原址有所破坏。

范家坪古墓群 古墓。地址在武山县桦林乡范家坪村。属汉代文化,保护面积12万平方米。古墓葬已暴露3座,有木炭墓1座,座西朝东,歇顶砖式,并出土过画像砖。

下康古墓群 古墓。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遗址处渭河第一台地上,暴露有三个较大的坟谷堆,其中一个在居民院落内,已消失。属西周文化遗存。解放前出土过剑铭文“李虎将军”。

张家台子遗址 遗址名。地址在武山县咀头乡管家山张家台子东150米,属庙地沟类型、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2米,深45米,断面暴露有灰层、灰坑、墓葬,出土遗物有石斧、石刀、红陶罐。

滩歌镇摩崖石刻 石刻名。地址在武山县滩歌镇白崖村圈子河旁左侧崖壁上。石刻长2.25米,宽1.62米,分布面积6.38平方米,为宋代摩崖石刻。碑文记述了宋徽宗下诏修建皇宫遵英殿宣德楼至漆元帅漆德常牧场南沟青竹坪伐木的历史事件。刻文系苏轼弟子著名书法家刘熹楷书,书艺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魁星阁 古建筑名。地址在四门镇。该建筑始建于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位于武山县四门镇西堡子村堡子中心土台之上,座北朝南,四周低平,气势壮观,前有古槐4棵,现存2棵,其中1棵可定为文物树, 2棵古根清晰可见。楼阁为两层土木古建筑,屋顶檩条架构为八卦形式,二楼正面有木板所铺的阳台,中心有一正面镶着龙鱼图案的塔柱,墙面有约12平方米的清代人物、山水壁画,清晰精美,屋顶中梁墨迹题记 “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月二十六日建魁星阁功德主汪潜”,据题记距今217年。

该楼阁共有十六根立柱,分内外两层。支撑一楼飞椽的外层十二根立柱,由于北面靠西的三根立柱没有了柱基石,致使楼阁整体向西倾斜,整座楼阁全凭内层四根通天柱支撑,安全隐患极大。受“5.12”大地震影响,魁星阁安全隐患更加突显,部分双重檐脊兽掉落,瓦片残损严重,北面一楼有五根飞檐掉落,斗拱脱榫,四根立柱南倾,东、西、北面各有一根立柱于柱基石上移位38厘米,右山墙角横梁处破裂,山墙角裂缝宽1厘米,前端与砖基础连接处裂开。二楼正门缺一扇门,阳台与墙体间裂缝宽35厘米,阳台两端各缺铺板0.3平方米。从屋里看四面墙角皆有裂缝宽12厘米。

东华寺 古建筑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大柳树村西200米的西旱坪上,保护面积为2500平方米,属清代古建筑。现存古建筑5座,有歇山顶栅门,中间有岳王殿,两侧有禅房各一座,东西殿各一座,南有三佛殿一座,内有塑像三身。

关帝庙 古建筑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占地面积239.4米,19米长、12.6米宽的两面坡硬山背形式,座东朝西,有主柱6根、金柱4根、角柱4根,斗拱结构,南北两端置双重脊,保存较好。东侧为洛门镇东街村委会,西面为人民舞台,南北两侧为民居院落。

鲁班山石窟 石窟名。地址在武山县榆盘乡鲁班山上。属甘肃省物资储备管理局五七四辖区。创建于北魏时期,五代、唐、宋增建,元、明以后屡有兴废,乾隆嘉庆年间二次增建,有大小庙宇31座,现仅存残垣断壁。现存石窟8处、庙宇遗迹20多处、11层六边形佛塔1座、石胎像4尊,大多数造像壁画毁灭。分布面积160平方米,保护面积300平方米。

铁笼山石窟 石窟名。地址在武山县高楼乡石巷口村西南1公里,包含周代至清代文化遗存,石窟寺有石窟洞4处,并有石马槽、石水窖、石炕、石桌(神台),最大洞窟深10米、高4米,造像6身(清代)。

观儿下古建 古建筑名。地址在武山县洛门镇。该建筑为清代私塾,由1座过庭、2座碑庭和门组成。过庭在碑庭之东,门正对过庭、处两碑庭之间,整体布局呈“品”字型。过庭四面破、歇山顶、双重脊,四面墙壁接檐椽处都有壁画,东西两墙各置四扇对开木门。南北两座碑庭,均两面坡、悬山顶、起脊,东西两面墙各置四扇对开木门。南边碑庭室内背向而立“清授修职郎岁贡宁远李蓼阳先生教恩碑”和李蓼阳先生生平卒年事迹碑。现使用单位为蓼阳小学。


Google
 
上一篇:张掖市 宾馆预订 机票 火车票 船票 汽车票 国际机票,用车及接送机服务联系方式:
下一篇:敦煌 宾馆预订 机票 火车票 船票 汽车票 国际机票,用车及接送机服务联系方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1]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47.65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