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东地区 >>宁波 >>宁波旅游景点

东钱湖沙孟海书学院
  发表日期:2009年7月11日  共浏览411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景色宜人、风光旖旎的宁波东钱湖畔,有一座青砖碧瓦、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层楼房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间,散发着阵阵醉人的翰墨香味,这就是专门为纪念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艺坛大师、书法界的泰斗沙孟海先生而建造的沙孟海书学院。
    沙孟海、原名文若,号石荒、沙钟1990年6月11日诞生在浙江宁波鄞县塘溪乡一户中医世家。沙孟海的父亲虽业从中医,但喜书画篆刻。沙孟海从小领受书画艺术的熏陶,从少年时代起就刻苦钻研书诗画印。20多岁时,其书法在撤几县已有很大名声。在宁波城隍庙里,常有人冒沙孟海之名卖横额条横。为了提高书法艺术,20年代,沙孟海到了上海,师从修能学社社长冯君木,并在修能学社和商务印书馆国文函授社担任教师。学习、工作期间,沙孟海拜识了吴昌硕、章太炎、朱疆风等诸多的文人、学者、大师。在众人的指教提携下,沙孟海的文学修养和书法艺术共同长进。尔后,沙孟海奔波于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和杭州诸地,或为师授课,或访友论艺,广泛的阅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书学思想和创作。到了50年代初,沙孟海的书法派已经臻于完美。晚年时发展到了博大精深、炉火纯青的境界。沙孟海先生积平日刻苦磨练之功力,翰墨金石造诣至深,书法篆刻作品 汗牛充栋,擘窠大字更是在书法界独占鳌头。50年代他书写的灵隐寺“大雄宝殿”匾额和他87岁高龄时书写的六尺见方的巨幅‘龙”字,都是他擘窠大字的代表,被书法界誉为极品。
    沙孟海先生曾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文管会常委、中国书法字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省考古学会名誉会长、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沙孟海先生的一生是孜孜追求的一生。他在不断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学术研究,出版了众多的文学研究、书法理论、文物考古等方面的论著,并将自己积累一生的翰墨金石艺术传授于后人。是他培养出中国第一代的书法本科生和研究生,许多国外学子也慕名拙投其门下执第子礼。还致力于湛的书学造诣。“深远的文化影响”三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沙氏家世、书学师承、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书艺人品在海 内外的影响及与家乡鄞县的关系,展现了沙老近一个世纪来孜孜追求中国传统封、爱国爱乡的人生轨迹。“墨宝”陈列室,展出了沙老第一批捐献给家乡的90余件作品中的部分代表作。其中巨幅。龙,’字、“百年树人”横批、潮县经游记,碑拓、“大风表东海”条幅等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这些书体形式各异、反映不同时期面貌的一幅幅精革之作中可以领略沙老郁勃飞动的书风,其字里行间游龙舞凤,气势非凡,飘逸游洒中极见法度、凝重质朴处而能通神,展示了一代大师的书艺风采。目前书学院已收藏了沙老分两批捐献的作品,藏品及文献资料等700余件,是一笔丰富的精神遗产。
    近300平方米的展览厅和可容纳200余人的多功能厅,位于主楼之后,为前来书学院进行学术研讨和作品交流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场所。
    书学院西侧的小山坡上有沙孟海先生的陵园—一“砚境台”。在这万余平方米的山坡上,有“墨翰亭”及2米见方的白色石刻书本、巨大的的黑色花岗石砚台、墨池和石头屏风墙,一切似墓非墓。沙老和他的兄弟沙文求、沙文汉就安息在这充满着艺术气氛的陵墓之中。
    目前书学院作为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充分发挥其弘扬民族优秀评文化,开展广泛的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作用。近几年来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0余万人次,并不断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书法交流和学术研讨。曾先后到北京、台北举办“沙孟海书法展览”,请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等地的学者前来进行书面技艺研讨,在书院内举办书法创作和新秀、新苗培训班。如今,书学院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书法胜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Google
 
上一篇:东钱湖双虹阁
下一篇:东钱湖二灵塔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9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83]
 · 北京大观园 [36605]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3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16.02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