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贵州省 >>贵阳

“半边天”文化
  发表日期:2018年8月8日  共浏览267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1953年12月,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下达了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任务指标,全国大江南北掀起了农业大生产热潮。
1954年,养龙司乡堡子农业合作社社级社成立,社员主要靠劳动工分取得收入,当时的社主任说,妇女做活少,评分爱吵架,只要在家带娃娃就行了,因此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3、4个出工,而且做同样的工作,男社员一天计7分,而女社员一天却只计2.5分。不公平的计分制,严重影响了妇女同胞的积极性。当时村里的一部分男社员被抽到其它地方搞建设,村里的劳动力不足,使当年的菜籽减产一半。面对群众吃饭都十分困难的问题,堡子合作社妇女主任易华仙向社的干部里提出:“现在的计工分方法不公平,男的做一天活得7分,为啥子女的只能得2.5分,毛主席都说要男女平等了,女社员也应该出工,男女做一天活都计一样多的工分。”社里组织召开了群众会,在会上大家同意了易华仙的提议。妇女主任易华仙当年就带领全社的妇女同胞,与男社员一起下田犁土、插秧……村里立即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田间地头、山坡之上,到处是男女村民一起耕作的场面。当年,水稻、玉米生产获得丰收,比往年增加了近3层。
易华仙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粮食增产增收的事迹通过民间流传,传到了安顺地区妇联等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将她的事迹发表在当时安顺地区妇联的刊物上。1955年,妇女主任带领妇女参加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实行同工同酬的事迹以《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为题刊载在省妇联的刊物上(1955年10月《通报》的第99期)。1956年毛泽东主席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收录了当时贵州省妇联刊载的《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这篇文章(第九十篇),并亲自为此文题写按语“这一篇文章不长,容易看,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至此以后,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
之后,她连续担任村妇女主任长达三十余年,其间还兼任麻林大队副支书7年。堡子村群众在毛主席批示精神的指导鼓舞下,男女村民团结一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977年12月她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受到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的接见。参会回家后,她更加积极地工作和宣传党的会议精神,为家乡经济和建设作出了贡献。
从此,“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传遍全国,成为妇女同胞追求平等自由、自立自强的一种象征,而养龙司也成为“半边天”文化的发源地。2006年,堡子村成为了息烽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全村妇女同胞积极加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堡子村很多男村民在当地的企业打工,妇女在家操持家务、发展生产,发展起了蔬菜种植、生猪养殖,每年种植折耳根、黄瓜、白菜等蔬菜600多亩,出栏肉猪200多头,短短几年,该村80%的村民建起了小洋房,农民人均收入从建国初的几十元增加到今天的4000余元。村里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去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在全县率先在农村安装起了路灯.
易华仙同志简历
易华仙,女,汉族,生于1933年12月17日,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至1986年先后任堡子合作社、麻林大队妇女主任,1965年—1971年任麻林大队副支书。在担任妇女主任期间带领堡子农业合作社、麻林大队妇女与男性村民同工同酬,使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她的事迹被贵州省妇联月刊进行登载。1957年毛泽东主席阅相关报道后,亲笔批示“这一篇文章不长,容易看。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197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参会回家后,她更加积极的工作和宣传党的会议精神,使家乡的经济和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今,76岁的她仍坚持生产劳动,带动本村的妇女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辛勤致富奔小康。

Google
 
上一篇:息烽乌江峡景区
下一篇:柏香山村乡村旅游示范点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8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32]
 · 北京大观园 [3626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00.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