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设在全国的秘密监狱中最大的一所。它的前身是“南京新监”,“七·七”事变后,由南京转武汉,又经武汉迁湖南益阳,最后转入息烽。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在西南地区共设立了三所秘密监狱,一所是重庆的望龙门看守所,当时军统内部称为“小学”;二是重庆的白公馆和渣滓洞,被军统合称为“中学”;而息烽集中营在当时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杀人最多的地方,则称为“大学”。凡是送到这里“上大学”的大多是“案情”重大的政治要犯。政治犯由等级的高低从“小学”转“中学”,再转入“大学”,被国民党内部称“升学”,被处死的则称“留学”。当时息烽集中营的戒备非常森严,常年关押人数450人左右,但看守的特务就达到470人,一比一的看守。
息烽集中营包括设在阳朗坝区的集中营本部和与之相距14公里的玄天洞杨虎城将军囚禁处两个组成部分。集中营本部设立在贵州息烽县城南 6公里 的阳朗坝猫洞村,又被称为猫洞集中营。集中营占地 57124.4平方米 ,1938年之前是一位刘姓地主的庄园,1938年军统到达这里后赶走地主,又修建了十几间房屋,建成了集中营。军统把整个集中营分为了天堂(办公区)和地狱(监房)两部分。监房不称“监”而称为“斋”,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加上“特斋”共九个监号。集中营从1938年设立到1946年撤销,先后关押过杨虎城、马寅初、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张露萍、许晓轩等共产党人、爱国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1200多人,其中600多人被秘密杀害和折磨致死,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不足100人。这样一个杀人魔窟对外挂牌却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内称“新监”。在集中营内,“犯人”在肉体和精神上都遭到了百般的折磨。毒打、上镣铐、坐老虎凳等是家常便饭。

息烽集中营烈士纪念馆

曾庆红参观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旧址忠魂曲

纪念馆展厅一角

纪念馆展厅一角

牢房之一任爱斋

集中营旧址大门

集中营明心湖
息烽集中营景区联系人:李晓丽 联系电话:7700529 乘车线路:县城----阳朗中巴车
景区周边饭店:黄南武阳朗辣子鸡 联系人:黄南武 联系电话:7700186
叶老大阳朗辣子鸡 联系人:叶老大 联系电话:7726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