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湖南省 >>长沙市

纸扎,演绎指尖上的艺术传奇
  发表日期:2018年7月28日  共浏览231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楚沩民俗]纸扎,演绎指尖上的艺术传奇
灵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拂柳,清明节又将来临。作为祭祀去世亲人的纸幡、鲜花都是纸扎制品范畴。我国的纸扎工艺历史悠久,周朝时便有了纸扎的重要制品——花灯。宁乡的纸扎除了承袭我国纸扎的优秀传统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工艺别致而且用途极广。喜庆用的花灯、醒狮、舞龙、风筝,祭祀用的扎制品:纸马、幡、人、屋、家居物品、桥、宝塔、凤鸟、鱼虾之类,皆是纸扎的宠儿。

  纸扎即扎纸,民间把从事这项工作的艺人一般称为“纸扎匠”。民间纸扎主要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焚烧祭祀用的纸房、纸家什、纸幡之类,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丰富的扎制技艺却是民间艺术的一门独特行业。

  在流沙河、青山桥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个老人,勤俭省吃一辈子,给儿子媳妇挣下一份丰厚的家业。可儿子好吃懒做,败坏家业,媳妇经常辱骂老人,把老人活活气死了。此事被阎王知道了,非常气愤,令牛头马面到人间把老人留下的房子家什全部烧光,以示对忤逆不孝的儿子媳妇的惩罚。老人心肠好,又疼爱儿子,便托梦给他,要他快想解脱的办法。儿子无计可施,倒是媳妇头脑转得快,连夜请来几个能工巧匠,要他们照着宅院的样式用纸扎成房屋和家什,并照样子摆好。到了第二天黄昏时,牛头马面果真来了。看到夫妇俩伏地痛哭,一面哭诉懊悔之情,一面自己动手烧房子。牛头马面见夫妇把房子烧了,不用自己动手,便回阎王殿缴令去了。左邻右舍不明所以,问其原因,媳妇谎称这是给公公在阴间享用的。众人遂称赞这对夫妇有孝心。从此烧纸扎的习俗慢慢形成了。人们把纸扎的房子称之为灵屋,为的是已逝的亲人在阴间有房可住。

  纸扎艺术在宁乡流传由来已久。一般在亲人去世后,丧家会推举本族年长者(人们称之为族公)为丧事主持,主持人在人死当天要安排好扎灵屋的师傅。灵屋子不能在野外扎,而且灵屋通常高而庞大,故纸扎师傅扎灵屋一般选择丧家有着开阔门厅的屋堂进行,若丧家堂屋被做丧事法事的师公占用,则要向别人家借用。丧事完了之后,丧家要请做法事的师公到被借堂屋的主人家的每房间中逐一做法事,俗称“避邪”,不然的话,会给这家带来“霉运”。丧事一般以三天为期,到了第三天,诸法事完毕之时,灵屋子也就扎好了。此时,丧事主持早就选好一处荒地开挖出长约二米五、宽约一米五空地,这就是死去的亲人住的“屋场”。这个“屋场”是不能随便选的。首先,“屋场”不能处在丧家住宅视线范围之内。其次要远离丧家的鸡、鸭等家畜的活动范围。否则,亲人的魂魄会跟随亲人声音、家禽回家,不能升天堂。亲人入土为安后,接下来就“烧灵屋子”。师公领着丧家亲人披麻戴孝,一行人抬着灵屋,一路开锣鸣道,朝“屋场”进发。师公在“屋场”杀鸡取血祭祀,做完简单的法事之后,灵屋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

  灵屋子大小一般比人高略低,宽约一米二左右,以简约、小巧为要,太过庞大和花俏,有失悼念死者的初衷。据说在湘潭有个建筑老板为其母亲扎的灵屋高五米,宽达七八米,屋的进深有四米多,上下两层共十四间,房子的高矮、大小,几乎与真宅没啥两样,耗资达二万多元。这样的灵屋有炫耀之嫌,实不可取。

  文革时,一切封建迷信被破除,民间纸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78年,因宗教政策的逐步宽松而得以恢复。此后,纸扎文化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手机、别墅、电视、电脑、轿车等新时代的产物也进入纸扎艺术,纸扎艺术日臻完善,规模蔚为壮观。纸扎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是对民俗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千百年来,纸扎工艺一贯都靠手工操作,大都为家庭作坊式流传。双江口舒光明,十几岁便跟随其叔父学习纸扎艺术,其祖上多代人都以为死人建造阴间灵屋和灵牌位为业,收入颇丰。舒光明经过三十多年对纸扎艺术的钻研,已成为宁乡东北板块知名的民间艺人。通常一次丧事纸扎收入在400到800元,一年下来有数万元的收入。他常年做纸扎的种类有以下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在农村,很多剪纸艺人同时也是纸扎师傅。大屯营的周自明、流沙河的王桂材等都是这样的民间艺人。他们逢红喜事(婚庆、寿庆)给人剪纸,逢白喜事(丧事)给人纸扎,广泛活跃于广袤的农村。

  宁乡纸扎聚集着浓厚的湖湘地域特色,汇聚了浓郁的乡风民俗。它取材广泛、结构严谨、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反映了宁乡人民的审美情趣,展现了千年楚沩文明的历史进程。

  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裱糊、彩绘、走金线条、装饰,再进行组装。每道工序均存在前后的因果关系,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在纸扎诸多工序中,形状篾的制作和扎制骨架是工序中的关键和难点。

  用于殡葬仪式中的扎纸作品有纸幡、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等类,有的地方还发展到门神、狮虎、仙鹤、十二美女(歌舞妓)、人子花(四老、四少、四盆花)、二起楼(有楼阁的房子)、聚宝盆、金银山、马车等。

  如今全社会广泛推行殡葬制度改革,改土葬为火葬,纸扎在丧葬活动中应用空间越来越窄,在岁月新风助推下,正在慢慢消失,而新的行业如淫雨一般将逐渐代替了它。

  现在,扎纸工艺也广泛用于年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如跑旱船的船用纸扎的腰灯,毛驴、狮子亦作此状。一些用于节日庆典中的歌舞和灯会中就有龙灯、狮子、竹马等多种纸扎道具出现。


Google
 
上一篇:猛洞河平湖景区
下一篇:高望界景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1]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9]
 · 北京大观园 [3624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90.6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