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安徽省 >>合肥

千年遗风话龙城
  发表日期:2018年7月27日  共浏览254 次   出处:肥东晨刊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王昌龄这首著名的边塞诗,让我们从小便对“龙城”充满了好奇。在肥东县石塘镇龙城村,有一个存在了千年的龙城遗址。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看到它的城墙遗址和护城河等。龙城,这座听起来很霸气威武的古城,它孕育了古老的皖中文明……商朝石斧、周时陶罐、汉代贵族墓的发掘,让千年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1 龙城乃是浚遒县城

沿着店高路,记者来到龙城街最北头,在一口大水塘边沿一条小路向东行,就来到了“龙城遗址”。路口竖立着肥东县2009年立的石碑,“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赫然在目,旁边的大水塘是老城的护城河,名曰“龙池”。护城河南面是一个大土堆,上面长满了庄稼和树木,还有一块由当时的肥东县革委会1956年立下的碑。

行走在圩埂上,随时会发现有许多被严重风化的陶片散落在田里。这些陶片大小不一,一面质朴无华,另一面则布满许多形态各异的花纹,线条粗犷而古朴。而且这些陶片色彩各异,黄色的、灰色的居多,也有黑褐色、红棕色的等。据说,这些砖瓦、陶片就是汉朝时期的陶瓦。

龙城在汉代乃是浚遒县城。据清代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汉武帝时,本地属扬州九江郡浚遒县。《汉书·地理志》也明确记述:“九江郡属县浚遒、成德、柘皋、合肥。”由此可见浚遒县始建于汉初,而真正有文字记载则是从汉武帝开始。因为曾是某侯国国都,所以人们习惯性称之为“龙城”。

龙城遗址包括整个汉浚遒县城内外。经肥东县文物部门初步调查,现东、西、北还残存部分土垄,是古城垣倒塌后形成,城池东西400多米,南北600多米,旧城址内遍地断砖、碎瓦、残陶片,以梳妆台、东门、大杨家和龙城小学西边、渠道两侧最多。

2 文物力证千年沧桑

曾经的合肥地区在战国早期至汉代时期,一共有两座城池,一座是“合淝县”,还有一座就是“逡遒县”,逡遒县的中心就是“龙城”。这两处都建有比较完善的城池。《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载:“今肥东县境设县以上行政区划设置当在汉代,最早的县有逡(初为‘浚’,晋改‘逡’)遒县(治今肥东县龙城乡龙城村),属九江郡”。

真没有想到,一座貌似在武侠影视剧上才出现的城池名字,就在我们的身边,真实地存在着,而且至少已存在了2000多年。据了解,在这处遗址的下面埋藏着一座比较完整的汉代城池,城池内还有粮仓的遗迹。

2007年,由于宁西铁路线从龙城城墙遗址边经过,肥东县文物管理所对野外的龙城古墓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发掘出十几座古墓,出土了战国和西汉时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中龙城古墓7号墓,墓室长宽各6米,深3米多。墓主位于墓室北侧正中央,在墓主的南、北、西部各有一人陪葬,发掘青铜鼎4件、铜缸1件、铜礁斗1件、铜罍2件、铜簋2对,还有铜盆、铜戈、铜箭镞、车马器、铜削和玉器、陶器40多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战国古墓。

在龙城,从商周到战国一直到汉代和南北朝都有大量遗物,商代遗物集中于城西,先后采集到陶纺轮、石斧、石锛及陶鬲、陶罐等残片。汉代和南北朝遗物更多,有青铜剑、铁剑、箭镞、戈、陶井栏、陶罐、陶盆、铜碗等。而今龙城周围依然可见一些城垣旧址,这便是昔日的浚遒县城址。墓葬大都是在城外,考古发掘古墓群都是在旧城址外。从这个古墓群的规模、出土的文物来推测,在汉代,龙城已是一座非常完善的城池。

3 遗址需要更多保护

古墓的发掘,青铜器的出土,见证了龙城遗址过去的辉煌。其实,这座“龙城”还有一个名字叫“曹城”。据《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逡遒故城(龙城)在慎县(今梁园)南二十五里,魏武伐吴修此城以屯守,呼曰‘曹城’”。

据当地人介绍说,在三国时期,曹操和东吴作战时,在此屯兵五万人,所以,龙城在三国时期又被称为“曹城”。“以前在龙城遗址内发掘出许多水井,应该是当年为了战士饮水需要挖掘的。”

就在龙城遗址以北2公里,还有一座大陈墩遗址,为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殷周时期遗址,总面积4000平方米,在墩西坡红烧土中还发现有稻粒结块,考古证实是新石器时代所留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现的最古老水稻标本。

20世纪80年代前,墩台近似圆形,从下到上三层阶梯台基十分明显,夯土筑成,土质褐色细腻无杂质。后北坡表土遭人挖掘,东南西三面为今人墓园,得以基本保全。现残存最高一层长43米,宽20米。第一层与第二层高差2.5米,坡陡呈75度角,第三层为缓坡。经考察,遗址除表土受损严重外,其下4-4.2米保存完好。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龙城和大陈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到处可见农田和墓碑,农作物庄稼长势旺盛。“在这里建坟,就是图个吉利。”据当地人介绍说。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遗址上种菜、建坟,不免也让人担心是否会使遗迹受到破坏,对此当地人也有同样的担忧。“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对遗址的保护,光靠我们老百姓肯定是不行的。”

从龙城、大陈墩等多处遗址证明,合肥周边地区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文明。无言的文物,有力地说明这片土地自古就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几千年前早已出现人类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人类生生不息。


Google
 
上一篇:江北小延安——褚老圩
下一篇:魅 力 撮 镇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33.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