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当地玩乐 >>山西省 >>太原市

明清商业重镇——徐沟
  发表日期:2018年7月26日  共浏览362 次   出处:清徐县政府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晋商精神是山西人民一笔宝贵的财富”,“晋商精神值得很好地研究”。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如是说。

  九洲共识,山西人会做买卖。数百年来,山西人以“诚信为本、公平竞争”的经商原则和勇于开辟商路、敢于汇通开下的闯荡精神,铸造了一代晋商辉煌。在打造这一伟业中,如今的清徐县徐沟镇,1952年以前的山西省徐沟县,与晋商发展同步甚至超前,是晋商发展史中不可磨灭的一个亮点和璀璨的明珠。

  历史上的徐沟,是一个无山无沟、一马平川、沃野进里,林茂粮丰的小县,素有“晋中粮仓”、“古建之城”、“商贸之城”、“美食之城”、“县小人才多”等诸多美称。它地处晋中盆地中心,北近省城太原,南接太谷、祁县,东邻榆次,自古以来就是山西南北通道的要冲,是祁太商人往返于包头蒙古的必经之路。由于它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徐沟人亦善贾”、“县小人才多”的人文优势,便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

  (一)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据传,早在明朝宣德年间(1426),徐沟王氏天禄堂就在北京前门外开始经商,专营古董珠宝,在老家徐沟则只开着一个“茂盛王”杂货铺。由于王氏经商奉行着“宽厚待人”与“生财有道”两个法宝,所以发展迅速,到清光绪年间达到了鼎盛。其时,仅在徐沟城内开设的银号、典当、绸缎布匹、粮油、日杂等行业,包括“广和隆”、“晋源当”、“晋兴隆”、“晋裕川”、“天源盛”、“通源盛”等字号的店铺就有十几家。

  在天禄堂经商发展的启迪与帮扶下,徐沟人也揣度出了“要想发财快,庄稼揽买卖”的诀窍,因而徐沟人“亦农亦商”甚至“弃农经商”者日益多了起来。到清朝乾隆、嘉庆时已经逐步形成了“十行九市”。“十行”为钱行(清时有“广和隆”、“玉成协”等银号,粮行(多在粮店街)、当行(有“晋源当”、“福源当”)、油面行(清末民初有“福恒晋”“天源盛”等)、酒行(民初有“聚庆泉”、“晋恒达”、“福源涌”等)、药行(清时有“体元堂”民国时有“乾和蔚”、“瑞生玉”等)以及南北两街的彩帛行、南京行、颜料行、花布行。“九市”为布市(在市楼底)、粮市(在粮店街)、花市(在市楼北)、羊市(在南关)、木市(在南关之东、文昌阁前后)、,另有鸡市、菜市等。时有当铺36家,木店22家,粮店40多家,饭店13家。此外,又有徐沟东南坊人张联辉开设商店30余处,其所经营的项目“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凡是人们衣食住行之消费用物,无不俱有。

  据笔者此次调查,清末民初时,徐沟城关共有各种店铺88家,多集中于北大街与南大街。

  作为“晋中粮仓”的徐沟其商业重心首先是粮食交易,到清朝初年,徐沟城内已成南北粮食总汇之地:晋北忻崞的高粱、豆类,西南汾、霍的小麦、面粉,东南沁、潞的小米、杂粮都先集中于徐沟县城而后分销各地。其时除粮店街有密集的粮商外,规模最大的要数设在北门里路东的“裕兴公”。它资金雄厚,人员较多。民国24年(1935)除包揽了500多吨军粮的供应外,每月还外销小麦100多吨,粮店每天派出的拉粮车二、三十辆。他们丰年收购粮食外销,灾年收购粮食供应。每逢集日,来自各地的运粮马车都在100——200辆,每年成交的粮食在1000万斤以上。徐沟城不仅是粮食总汇之地也是其它物品的交汇之处。最大的交易市场是清乾隆之际,中俄贸易的重镇恰克图在徐沟城内设立了中心集市,人称“恰克图庄”其最有名的徐沟“四万盛”,资力雄厚,为该业之首领,他们从俄罗斯“恰克图贸易亭”购上货物,以驼运直达徐沟,然后分向四处贩客。徐沟东门外开有“骆驼店”,专供运货骆驼住宿。其时徐沟大道上终年有成群结队的“沙漠之舟”穿梭而过驼铃之声不绝于耳,成为徐沟的一道异样风景线。

  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徐沟始建“广和隆”钱庄。以后随着商贸的发展陆续增加到清末民初已有“隆成玉”、“玉成协”、“世义成”、“万泉茂”、“谦泰公”、“济徐公”钱庄(银号)十多家,同时,典当行也迅速发展,在清光绪盛期,徐沟城内共有当铺36家。

  据说从金代开始,徐沟酿造的大曲烧酒已誉满晋阳大地,酿酒作培坊“聚庆泉”、“晋恒达”、“福源涌”、“天源盛”均颇有名气,其中以开设在东南后街的“聚庆泉”规模最大,产量最,质量最好,常年向外地销售。

  随着商贸交易的日益发达,商贾来往的频繁,饮食业也发展很快,到清乾隆42年(1777)全城已有较大饭铺13家。辛亥革命后逐渐减少到民国26年就只剩下三五家了。其时最出名的饭铺是“武陵园”和“隆胜长”,“武陵园”做的“稍梅”,皮薄爽口,形似梅花,做得“头脑”气味清香,营养滋补;“隆胜长”的过油肉,香酥软嫩,独俱风格。

  素有“美食之城”的徐沟,其传统名吃驰名三晋。“生茂号”是一家规模较大、远近闻名的糕点副食加工等级字号,东家是徐沟桃园堡的九蛮财主阎顶成,掌柜是东南坊人称能人的范达、马应斗。该店做得各种食品,用料精细,加工到位,制作程序规范。如该店做的油面,用的是上好的白面,加入蜂蜜、白糖、糖饴等配料,和面精揉,虚实捏合小火慢炸,里外透熟,出锅后放入大内圈养一、两个月才上市出售。这样做出的油面,吃起来酥软香甜,放在嘴里不嚼自化;其制作的“绿豆糕”,绵甜可口,打凉败火;制作的月饼,种类多,花样新,质量好,都很受商贩青睐。在当时,“生茂号”的糕点北至忻、淳、太原府,南到平遥、介休县,前来订货者络绎不绝。“永茂居”是徐沟颇有名气的饼面铺。该店制作的饼子式样繁多,味美可口。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该店的红印饼、三角饼、油丝饼、干面饼、切饼、钯饼、豌豆饼。

  除这些大字号生产的食品外,徐沟的风味小吃也不在少数。其中出名的有:“讨吃儿的咸肉”、“西洋二的元宵”、“高炳元的老豆腐”、“张月明的炒灌肠”。

  徐沟城的繁华,除有以上所述的众多的商号、店铺外,那些集中于县衙前、摆置于大道旁的小摊小贩以及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的货郎,也为徐沟市场增色不少,营造出一种别样的热闹气氛。徐沟城大街上,不仅白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到夜幕降临后则灯笼高照,仍有零星客户前来光顾,闪现着一种静谧朦胧的夜景。此时,店铺的伙计们便三三俩俩围着一边聊天,一边聆听那不知从哪家字号里传出的闹票儿的梆子戏曲声,直挨到二更三点才能平静下来。

  那个时候的商号,不仅内部有严格的商规店规,在外部形象上也很讲究环境美,家家商店都是内外干净利落;街道上黄土常垫道,清水常洒街,经常保持路面湿润,使之土路不起尘,行人不荡朴。冬天下雪后,各店铺都要将自家门前及道路上的积雪拉到城外,夏天雨后不见水摊。尽管这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但是“只要家家这样做,不愁没有整体出”。我想,这些商业道德也是晋商精神的组成部分,是很值得我们如今的商界人士学习借鉴的。

  (二)商业网点的外界辐射

  自明清以来,徐沟人所经营的银号、珠宝、布帛、酿造业已遍及北方各省,其中最早最盛者当数天禄堂。天禄堂从1426年始在北京经营古董发迹,清光绪年间达到极盛。他活跃在天子脚下,有可靠的后台,又广交相与,便以北京大本营为中心辐射到晋、冀、鲁、豫及东北三省,其时设在各地的商号、分号足有数百家仅河南一省就有60多家。据说,他家设在京、津、奉天各地的“盛”字银号还出过私人银票,可与国家的纸币一样在市面上通用。东家们为了去北京方便,免得寄寓外人旅舍,从徐沟到北京一路上到处开设着自己的商号,可以不住客栈直达北京。

  徐沟东南坊人张联辉,在河南先以小商业固守土堡三年,后在周家口经营有方,生意扩大,成为当地巨商,完全控制了那里的经济命脉。到光绪年间时,在河南的徐沟商人就有两三千,使“盛”字连号一时称盛,每年有百万两白银汇回本县。

  徐沟商人还善搞运营,“往复运汇,转辗有益”。由产地运转大量的消费品到商埠,从中获取暴利。如,将江南的丝茶运到蒙古,将河南的大绸运往俄国。

  徐沟商人与俄通商最早最久。清朝雍正五年(1727)已在俄罗斯的恰克图互市,以河南的丝绸织物、茶叶,换回俄罗斯的皮革、地毯等毛皮物品。其时,运输主要靠骆驼,驼队从恰克图出发经库伦大道,长途直达张家口或多伦,而后南下直至徐沟,向北驼运南方丝茶则原路返回恰克图,在这条路上来回往复。因此有人说,徐沟从开辟了一条太原通往北亚的“丝绸之路”,乃名符其实。在数百年之前,当封闭的大陆内地还很少有人懂得搞外贸时,而徐沟人已经抢先开拓国外市场了。

  自清代乾隆开始,即有众多的徐沟人相携外出经商足迹辐射于各地,人们称之为“走外”。其中走关东(山海关外的东北三省)的最多。传有民谣:“进了关东城,钱儿银子腰深”。据民国二十一年统计“九·一八”后,只王答一村即有商人298名由关外返回故里,可想徐沟一县去关东的人数之多,估计仅徐沟城内也有百人以上。

  此外,也有出口外的,据传,清代雍正之粮(1725年左右),就有徐沟人有古北口、张家口、归化城三个地方设点经商。以后又逐渐从这里通往外蒙,甚至达及西伯利亚边境。有的人是南下河南、汉口、南京、上海,也有西向陕西、四川的凡有商品交换和贵金开采之处,就有徐沟商人。于是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而我们说,“凡是有山西商人的地方,就有徐沟人”。

  (三)热闹非凡的集市庙会

  每年定期举行的集市庙会,也是商家进行贸易的极好时机。关于集市,在明朝万历《徐沟县志·市集》中就有记载:“县南街:初二、十二、二十二;西街:初四、十四、二十四;北街:初六、十六、二十六;正街:初八、十八、二十八;东街:初十、二十、三十。”清康熙《徐沟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县南街赶集,轮流三个月,西街赶集,轮流三个月……”不过,这些集市到清末就只剩下腊月的年集了(从腊月十六开始至除夕,逢双日为集),其他月份的集日就被庙会代替了。

  徐沟以“庙宇多,庙会多”著称,几乎月月有庙会,甚至一月两会,这在其他县城是很少见的。直到如今,徐沟一年中的庙会还有:

  农历二月初二至二月初六,赶会地点:南门外,赶会寺庙:文昌阁;

  农历三月二十一,赶会地点:东门外,赶会寺庙:龙王庙;

  农历三月二十七,赶会地点:南门外,赶会寺庙:牛王庙;

  农历五月二十七,赶会地点:衙门街,赶会寺庙:城隍庙;

  农历六月十九,赶会地点:南门外,赶会寺庙:灵觉寺;

  农历六月二十三,赶会地点:东门外,赶会寺庙:火神庙;

  农历十月初二至初六,赶会地点:北门外,赶会寺庙:河神庙。

  除上述较大的庙会外,以后又起了新会,所以有“几乎月月有会”之说。

  各个庙会,起初均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活动(如送花花、求生子、祈祷还愿等)或民俗文化意义,商家便乘此此时机大搞商贸。人们也可在这些货物齐全的物资交流会上购置自己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同时,也逐渐成了人们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一个机会,而且每会必要唱戏,更增添了庙会的热闹气氛。

  这些庙会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吸引客商最多的要数二月会和十月会。这两个会都是初二到初六,佳期五天。往往是提前几天商家就派人来占地盘,并写上“有人占”三个大字,初一就拉来货物搭棚摆布,叫做“亮会”,初二、初三、初四三天高潮,初五就大大式微,到初六就是“尾声”了。

  这两个会,历史久长,成交额大,远近闻名,北至包头内蒙,南到平遥、介休都有成群结队有车辆及骡马、猪羊前来交易。

  二月会在南门外,十月会在北门外,都有广阔的场地任其摆布。届时,从南(北)门到小南(北)门的街道两旁,都是一个挨一个的各种货棚,到了小南(北)门以外,再无街道限制而且这两个时期地里正好地里都没有什么庄稼,可以遂心所欲地任意向野地里扩张,占用数百亩地盘。这里集中着骡马市、猪羊市、鸡鸽市和那些卖笸箩、簸箕、穴筛儿,杈子、木锨、扫帚儿,犁耧、砘耙、地猪儿的。还有打开园场踢拳卖艺的、叫卖狗皮膏药的、耍毛猴的、弄西洋景的……而那些卖吃喝的、摆小地摊的则见缝插针打契式的摆布开来。来这里的人有买骡买马的、买猪买羊的买针头线脑的、品味风味小吃的、看卖艺耍猴的,也有不买什么东西而闲游闲看的,看“牙行“们在作骡马交易时把手掩入衣底、袖筒捏掇价码的神秘动作,评评鸽子猪羊的好赖,听听狗皮膏药的叫卖……你看吧,整个大会上,关内街上人流一道线,关外地里汪洋一大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真是热闹极了。

  如今的徐沟已旧貌换了新颜,城区四周向外扩展了一倍以上,北、东、西三条大街都拓宽兴建,高楼栉比凸现,商店逐门皆是,并有两个超市、六个商场集中经营。据当地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徐沟全城已注册的大小商店共有300多家,徐沟豆制品厂生产的各种腐干、香干畅销全省,徐沟酒厂酿造的“晋阳春”白酒,被评为“国优产品”,并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我们相信,徐沟——这颗历史上的晋商明珠,一定会在弘扬晋商精神的新的历史时期,铸造出更加灿烂的晋商辉煌。


Google
 
上一篇:盂县烈士墓
下一篇:山西攻略:山西临汾自助游攻略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4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3]
 · 北京大观园 [3624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81.83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