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南地区 >>湖南衡阳旅游

寻茶盐古道,探“九十九井”奇观
  发表日期:2016年5月5日  共浏览483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茶盐古道边,金银花开得很奢侈

  秦人洞的最后出口在岩口村,所以当地又称秦人洞为岩口洞。

  到岩口村,便进入古代湘东地区的一条重要商道——潭源茶盐古道。这条路南通两广,北上长沙,从云阳山西侧通过,无需绕道东面的茶陵县城。

  古道始建于明朝,南起枣市镇海潭村泮塘里,经西岭村、东岭村至平水镇水源村西塘境内,全程长约40里。当时,茶陵人经此将当地茶叶等土特产品运到广东等地贩卖,再运回食盐等物资。路面用青石板铺筑,宽0.8至1.5米,绝大部分路段宽1.2米,厚0.15米。现在还存有石屋亭、岩里洞、贼牯井、古驿站、古茶棚等遗迹。流传着曹诒孙投宿遭拒等民间故事。

  古道翻越岩口村与东岭之间的山,颇为陡峻。路旁有瀑布,为云阳山之水。曾经铺设整齐的石板,现在只零星可见。半山有一亭,名挂傍亭,从名字就可想像山势之险,现已没入林莽中。山上虽然无大树,但灌木长得很随性。一树一树的金银花,有几个人高,开得很奢侈。

  这条路,徐霞客曾经几度往返。

  “九十九井”让山体变得“玲珑剔透”

  在横隔于东岭、西岭与岩口、枣园的一带山峦上,徐霞客看到了另一种有趣的地理现象——“九十九井”。

  山头上,不时有“锅子底”地形,底部有洞穴,或深或浅,或垂直或曲折,像一个个干枯的井。下雨时,四周汇聚的水,从这里流走。原来,这些石灰岩构成的山,经溶蚀以后,形成很多溶洞,洞洞相通,纵横相连,山体就变得玲珑剔透。下暴雨时,山体内部溶洞系统泄水不及,有时会从山腰的洞眼溢出来。

  我要袁礼带我去看“井”,他随手指着路旁说:这就是。一看,果然是四周高中间低的漏斗形。不过,“漏斗”底部长满柴草,看不到“漏斗嘴”和“漏斗管”。

  没看到井洞,心有不甘。第二次去东岭的时候,特意要袁礼带我去看一口比较典型的“井”。

  在小风口岭的南面,有一口比较大的“井”。我们沿着陡峭的“漏斗壁”下行,刚下过雨的地面很滑,几次跌坐在地。这个时候,树枝、藤蔓都是很重要的扯手物,哪怕是几根丝茅草。

  终于来到“漏斗口”,洞口为长条形,宽约一米,长约四米,几块巨石卡塞其间。洞口北侧石崖劈立,南侧则比较平坦。窝底林木茂密,树干细长,争相向上承接阳光。

  袁礼爬进洞口,但不久又出来。他说,要有一根绳子系在腰间才敢深入。

  这是一只面积上百亩的“漏斗”。此时“井”中无水,但可以想像下雨时洪水滔滔注入的样子。

  袁礼说,“井”,当地又叫“坑”、“崩井”、“胡葱井”等。“九十九井”,都是实指,各有名字。而且山上的“井”多得很,还不止这个数。我要他搞个调查,形成“九十九井”的全名单,作为自然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这条路,徐霞客曾经几度往返,它是古代湘东地区的一条重要商道——潭源茶盐古道。在横隔于东岭、西岭与岩口、枣园的一带山峦上,他看到了另一种有趣的地理现象——“九十九井”

(本文转自衡阳晚报 作者 谭民政)


Google
 
上一篇:雪舞衡山 冬游南岳指南
下一篇:禅意人生修炼营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1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3]
 · 北京大观园 [3623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0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257.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