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宗教 >>基督教 >>上海基督教堂

上海基督教鸿德堂
  发表日期:2016年2月11日  共浏览503 次   出处:http://www.seeinchina.com/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位于多伦路59号。始建于1928年。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楼坐南朝北,3层楼房,第四层为明钟楼,整幢建筑极具中国庙宇风格。在基督教堂的建筑中实属罕见。
     教堂属基督教长老会。其建筑经费主要由中国教友捐献,还有部分经费是美国传教士费启鸿支持的,为纪念费启鸿,故以“鸿德堂”三字为教堂之名。

          教堂原来由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创办,堂名就是为了纪念该会的著名传教士、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Geoge·F·Fitch,1845-1923)。最初的地址就在北京路清源里美华书馆,堂名思娄堂,是纪念美北长老会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娄理华。20世纪初,美华书馆迁到北四川路横浜桥扩建。1925年,思娄堂也北迁到虹口的窦乐安路(今多伦路)重建。并改名为鸿德堂,以纪念1923年去世的费启鸿。1928年10月新堂落成。
          窦乐安路地皮原是美华书馆,是近代上海规模较大的出版和印刷机构,1920年拟定在此建造教堂,1925年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一万美元,其余款由中国教徒募捐,建堂工程正式开始了。当时正逢我国民族主义高涨,基督教内提倡本色化,因此教堂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堂建筑式样,屋顶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1928年落成时取名“鸿德堂” 。
          教堂平面呈长方形,2层,因上层中厅高出两边侧廊,故外观拟3层。底层设小厅还办了修德小学,二层为礼拜用大厅,主楼建筑面积为700多平方米。人口处为方形钟楼,屋盖为四方攒大屋顶,房屋外墙清砖砌筑,并有仿木构架的红色水泥圆柱,檐下绘重彩画。建筑外貌为中国宫殿风格,局部处理中西掺杂。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鸿德堂牧师蒋时叙夫妇以及信徒等10人遭日军杀害。此后,暂借四川中路青年会殉道堂举行礼拜,数月后复堂。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鸿德堂迁出虹口,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原址复堂。解放后,修德小学改为多伦路小学,教堂于1958年成为宗教联合会的办事处。1958年,鸿德堂定为虹口区4个基督教联合礼拜场所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鸿德堂停止宗教活动。教堂曾被作为学校礼堂虹口区肝炎隔离病房和区文化馆。现底楼大厅辟为苏州刺绣展览馆。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为苏州刺绣厂在上海的主要产品展示窗口,陈列展品有各种单面绣挂屏、条幅、册页、画体;双面绣品屏风、台屏、微型景泰蓝转屏;有绣花被面、被套、床罩、枕套、靠垫、台布、披肩、围巾、手帕、领带等旅游产品、礼品。
        1990年,经过修理整新,于1992年8月30日正式复堂。鸿德堂每星期日上午举行礼拜一次,有500多人参加,此外每周有祷告会、唱诗班活动等。

 


Google
 
上一篇:上海基督教江湾基督堂
下一篇:广州圣心大教堂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68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289]
 · 北京大观园 [3621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09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57.422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