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服饰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8日 共浏览40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
古代的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裙有以布为之者,有用羊毛织成者。各地桶裙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质料有葛、麻、羊毛、丝、棉布等。头饰也各有区别,石阡府仡佬族男子“绾髻于顶”,修文县仡佬族男子“盘顶椎发”,平远州仡佬族女子“以青布束发如锅圈状”,平越府、黔西州仡佬族姑娘未婚者剪前发披后发作为标志。仡佬族无论男女皆“科头”,即不戴冠巾,惟女子或以“青线束发”,或用“布带盘顶”而已。妇女的装饰式样繁多,石阡府的颈上挂两三串青色珠子;贵阳府、安顺府的,腰间系布带一条;施秉县、龙泉县、黄平州的,身上缀以蚕茧;平远州、大定县的,“披青布囊”,并“缀海巴其上”(海巴,即海贝)。随着历史发展,仡佬族的头饰衣着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以男子的变化最早最快,明代中叶,男子“服饰语言稍如华人”,到了近代,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花布一块盖顶,服饰渐同于汉族。民国年间,各地仡佬族男女服饰基本上与所在地区汉族服饰无异 |
|
|
|
上一篇:仡佬族葬俗
|
下一篇:苗族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