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南地区 >>湖南永州旅游

“上甘棠”“千家峒” 那些女书花扇之谜的地方
  发表日期:2014年12月23日  共浏览265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上甘棠:千年古村

  上甘棠南村坐落在南岭脚下的原野上,这里曾经也是女书流传之地,但现在即使是老人也没有会吟唱的了。走到村口,最醒目的是一座残破的重檐阁楼和残桥的迭影。大槐树下,一座挂满青惶的三拱大石桥已坍塌了一半,弯弯的石阶从岸边接引着残桥跨过淙淙流水,石缝里杂草丛生。视野里的阁影、枯树、石桥形成了一个极为古拙的构图。这就是上甘棠?这个千年小村,怎么能以如此气势来留住往昔?

  捎我过来的司机说,村子里有导游,找了一圈也没有寻到。最后得知要去桥边小卖部的墙上寻一个号码,给那个号码打电话,导游就会来。我按指示操作,但寻得了电话,打过去却没人接。后来接到了机主的短信,说是去了深圳要月底才回,想听讲解可以随时发短信问他,他免费解答。这样好似地下接头的经历成了旅途中的有趣经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小河那边的村头没有任何商业色彩的添加物。石桥那头的村口寨门有赶牛荷犁的老汉,担着青菜的女人姗姗而行。上甘棠没有门票也鲜见游人,没有五颜六色的纪念品店铺,更没有嘈杂的酒吧餐厅。不只是这些,就连街头河边也丝毫看不到四处飞舞的塑料袋,有的只是一湾清流上的这座石桥和桥后的古村在静静地迎候着它们的居民。

  这座建于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6年)残桥的名字叫“步瀛桥”,相传自建成不久即塌了一半。然而,这半边残桥却再没人修过,八百多年来屹立至今。但这还不是村子里唯一的古桥。在北头村口约一百米的小河上,还有一座石榫为墩,石板为梁的小石桥。据村里的族谱记载,这桥竟建于汉代,年龄逾两千年有余。如族谱记载属实,这恐怕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了。


  上甘棠古村由一条窄窄的小街由北至南贯穿全村,小街旁则是众多更窄的深巷,这些街巷交织在一起如同蛛网盘结,外人乍一进到里面就似入了迷宫一般。石板路旁现存不少有着近两三百年历史的徽派建筑,临街的一面是黑褐色的木板墙。全村现住450户人家中,周姓人家绝对是这里的大户,有些支系仍住在古老的大屋里。整个村子由石条砌成的寨墙围着,四个寨门楼镇守着上甘棠村走过千百个岁月。沿着临河的寨墙走向北门,洞门开处,又是那一湾潺潺而去的河水。

  不好发短信去讨饶那位热情的免费导游,恰巧碰到上甘棠的村长,便临时拉过来做起了讲解。村长告诉我,这条养育了千年村寨的河,叫谢沐河,是南下注入漓江的源头支流之一。村长带着我七弯八拐地穿过深巷,爬上村后的高台。他告诉我,脚下的这个台地是千年以前被称为谢沐县的县府衙门遗址。在此处发掘的汉瓦,陶瓷及其他遗存表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谢沐县衙就设在上甘棠村。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县府就位于这个台地上。告别村长,一人进入了步瀛桥边的旧庙,想登上庙中的文昌阁远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这座文昌阁,现存的建筑是清乾隆三十二年重建的。进入破败的阁楼,有木梯通向阁顶。但我上了几步便发现上端的木板已经腐朽不堪,只得中途放弃。回到院中,才发现重檐顶楼的挑檐也已坍塌一角。上甘棠村历史上曾经造就过11名进士,100多个文武官员,文昌阁本是为他们而建的。而现在的阁下残庙,则是村里的孩子们咿呀学书的地方。

  过桥与文昌阁所在庙宇隔河相望有一处摩崖石刻。顺着那光亮的石板路走过去。先见到“月陂亭”三个大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竟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是生生地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的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绿树苍苍,依山傍水,揽过隔岸的寺、阁、桥、台,成了过往行人小憩赏景的绝佳之地。石壁上现存碑刻二十多幅,其中,最遒劲壮观的是“忠孝廉节”四个大字。这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手迹,据说是他留书给一位在临安任太守的上甘棠人的。

千家峒:失落的家园

  千家峒距离江永县城20余公里。这里是女书划界的另一个边缘地带,不过,与上甘棠一样,女书在这里早已没了踪迹。来这里的人不只是对女书感兴趣,更因为这里曾是瑶族的精神家园。

  千家峒分下峒、中峒和上峒,是一串约13公里长的葫芦形的盆地,在古代只有一个天然石洞穿岩可通其中。峒内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有着很早的农耕文明。峒西南方有保存较好的龙形宋代民窑遗址,规模宏大。出土的碗、碟、釜、壶等陶瓷器皿做工精美,表明千家峒的瑶族先民在唐、宋时期曾有过繁荣兴盛的历史。但是,近几百年来,这里却是瑶族同胞们祖祖辈辈历尽艰辛寻找的“失落的家园”。

  千家峒的失落,是在元统一全国之后。那时施行的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人制”,让南方瑶民沦为下等人。元大德八年,官府派粮官进入千家峒收租,安居于此地的瑶家人以好客之道款待,那些来自大漠草原鞍马半生的北方人,何曾见过如此洞天福地?于是在这世外桃源中乐不思返,这一行人久不见归,官府疑心被害,在次年发兵攻打,千家峒惨遭血洗。据说在逃离前,峒中十二姓瑶民把牛角锯成十二节,每姓瑶保留一节,然后隐入崇山峻岭之中,过起了刀耕火种的部落生活。一代代的流传中,那曾经的家园,只能在无尽的怀念中诉说给孩子们听??

  此刻,我正在细雨中沿着这些大田往里纵深。鸟山脚下,蓑翁犁田,瑶女插秧,星星点点地散布在一丘丘的波光中。驶过鸟山,进入中峒,潇水又悄悄贴近路边。河畔一大片古树青藤,被细雨染得成苍苍墨绿,影影绰绰地探向流水。苔痕斑斑的石屋隐在林间。雨越下越大,云水雾气中,我疑心自己已走进了水墨画中,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们从那个塑着牛角的峒口攀上路边小山去探石头寨。上得山坡,竟发现一片石林。虽不像云南路南石林那样突兀和精心修饰,但同样参差嶙嶙地铺了满山。山间石缝里,奇花异草令人目不暇接,更添几分山野石林的野趣。一条蜿蜒于竹丛的小径通向石林深处。在石山凹处又发现一道片石叠出的石墙,低头穿过石洞门,就到了小山顶。山顶是很小的一片草地,四周石林与石墙围绕。下山后继续前行,车到了大泊水山门,走进去,是一条幽静的山谷。山涧从都庞岭的原始森林中钻出来,带着不知名的花香奔突而下。顺着涧边的山路开始攀山,在这长约五公里的林间,有着许多的瀑布,三折两突,飞珠溅玉,跌起片片水花儿。在这些高低错落的瀑布群边,有盛开的杜鹃花树,以一种娇嫩的亮色点缀在高山流水旁。

  在陡滑的小路上攀行了约一个小时,终于见到了藏于深山的大泊水瀑布。春日雨后的大泊水从100多米的山顶飞落而下,并不见通常那种汹涌气势,却是轻柔地挂在高高的山壁上,安静得像一条无声而下的天河。大泊水虽是进峒后才听说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名飞瀑,但它若跻身黄果树、长白山、庐山三叠泉、德天等知名的大瀑布间亦毫不逊色。落差和水量自不待说,它的特点除了像轻纱款款飘落无声,还在于它也许是唯一在林间的雄奇大瀑布——密林包围着的方圆百米的水潭,承接着潇水源头之一的“天水”。

  在几公里外中峒镇上,有一个大库房改建的瑶族博物馆。在陈列着瑶族服饰、农具、铜鼓等实物的大厅里,有一个大沙盘。俯瞰下去,那沙盘中的下、中、上三峒的确是三个独立而又相连的圆形盆地,像一个葫芦下大上小。但最高、封闭最完整的台地却是上峒,它不仅有北衔都庞岭中海拔1950米的天步峰,而且还有从幽深的“仙女池”中溢出100多米宽的“天水散花”瀑布。从沙盘上看,大泊水只是位于中峒与上峒的边缘。原来,我们还没有进入上峒。对于上峒我只能凭借沙盘来想象,虽然可能与实景有着极大的出入,但从我们在峒中的所见,有理由相信尚未到达的那一围青绿,会有一种飘渺朦胧的美。在我看来瑶人的精神家园其实就是一片自然之地。


Google
 
上一篇:湖南江华 连时光都想停留的地方
下一篇:永州山河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8]
 · 北京大观园 [3624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28.1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