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北地区 >>山西晋城旅游

谢家大院 攘外且能安内
  发表日期:2014年12月23日  共浏览345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山西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一般说起山西的大院,人们就想到晋中。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乔家、王家等大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还听说了谢家大院,它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洞八岭村。

  历史已远去,承载历史的建筑依旧在,漫步洞八岭村,犹如身处一个迷宫,在这个迷宫中,你会被古人建筑艺术中的智慧所震撼,同时也猜想着那些动荡的岁月。

  风景秀丽的洞八岭村

  山河镇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南部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地旷人稀,人居分散。洞八岭村是山河镇一个行政村,距离晋城市约25公里。

  洞八岭村的起源,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始来这里落户的先辈们,发现该村西南1公里处的半山腰间,有一个石灰岩洞,洞虽不大,但溪水潺潺,名曰龙洞。内有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和颜色非常奇特美观,有的像高楼,有的像群山,有的像骆驼,还有的像飞鹤。在烛光照耀下,好似误入神奇的世界。

  龙洞旁边还有个龙王庙。村的周围又有八条岭,即南岭、西岭、上岭、小东岭、中风岭、大天岭,佛爷岭和新窑岭。古人根据这一洞、八岭起村名为——洞八岭。洞八岭村有900多亩梯田,高高低低横顺着八条圪岭排列。

  村周围的山林经过人们多年的栽培绿化和禁山养护,松柏参天,果树成林,古槐新桑,青山绿水,田陌纵横,一派山区农村的美景。防备森严的“谢家大院”

  “谢家大院”修建于明末清初,一共有十八座院落,房间近三百间,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自己的防御体系。洞八岭谢氏祖宗,为了防御外敌的侵扰掳掠,自保家族人身和财产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因地制宜、独居匠心地从地下、屋内、房顶三位一体地完整规划了整个村落。

  据村里的一位老先生介绍,这一建筑群是别具特色的中式城堡。由于当地搞移民搬迁,这些院落基本上已经是人去房空,有一种外实内静的氤氲。慢慢前行,历史的厚重感一点一点浸透出来。随着老先生的讲解我们不禁陶醉在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中。

  过去的豪门富户是用现在已很难换算清楚的银子堆积起来的;敦实而又显呆板的围墙城堡,其实就是温厚含蓄的资本运作后的物化和流变。每一座大院的落成,都是人的财富的标志。如果有人不知道什么叫财富的话,那么,这些深宅大院就是一个个会告诉你的实际范本。

  明末时,洞八岭村有一大财主,人称谢七爷。谢家在河南郑州经商,发财后就在村子里建了这座大院,然后经过谢家后人的不断扩充,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整个大院的建筑特征是:依地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它与山西晋中的其他大院有明显的不同,全部是二层的砖木结构的楼房,而且十八座院落座座相连,防御性能非常好,布局讲究,错落有致,在二层房间里有相连的通道,可以任意进入任何的一座院落。

  青砖灰瓦的四合院、棋盘院鳞次栉比,座座房屋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连通。更让人迷惑的是8条胡同、8个城门(圆圈)、8条丁字街的街道,外地人在屋内穿行或在街道上行走,就如在八卦阵中茫然。在这样一座古堡,若有外敌侵犯,无论是打阵地战、防御战、阻击战、城防战,都可给予对方毁灭性的打击。

  全村十九个古院建筑群落,自然形成了一个防御网络体系。整个村落结构酷似信息战、地道战、城防战的城防工事。观察哨、瞭望口,进可攻,退可守,能打能藏,相互支援,信息畅通,传递自如。遇到紧急情况可迅速从地道、屋内、房顶以及像迷宫一样的街道撤离或转移,形成坚不可摧的防御堡垒。同时,各院都体现了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观念,层楼叠院,错落有致,集古代传统民居、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于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在山西乃至全国也堪称一绝。尤其是“谢家大院”的外厢院正房大厅,外有四柱挑飞檐,内有四柱顶六梁的建筑结构只是它的外表,而不为人知的是它的地下秘密防御地堡,地上地下城防一体,可称为一个十足的作战指挥部。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实属罕见。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对村民自保平安发挥了铜墙铁壁的重大作用。

  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谢家祖先早已离我们远去,现在的“谢家大院”已是残垣断壁,难觅当年的风采。我们听着讲解,驻足观瞻,那浓郁的历史气息和百年沧桑之感便油然而生。由此我们想到,晋商辉煌的时候生意可以做到全世界,并让人们都刮目相看,但也因保守自闭、墨守成规而不免衰落,真是让人叹息。回音壁、空板街、大槐树

  在洞八岭村的古建筑中,体现出古人充分利用自然间特有的信息传导功能,使其为人类防御外患的智慧。

  在建村之初就有规划地种在村周围和要塞口的大槐树,南北对称,东西等距,成双成对。大槐树是不可能自然长成这种方阵的,那么大槐树、回音壁、空板街,这些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古代是如何起到信息传导功能的呢?

  大槐树虽不能传导信息,但洞八岭村的12棵隋唐(代)古槐,繁密森森,高耸入云,粗10米之多,细6米有余,这些大槐树在方圆邻近罕见。爬到大槐树上,可观察瞭望数公里之外的敌情、匪情,为村民担当了千里眼的重任,真可谓“一夫当关,全村安宁”。在战乱频起的年代,它们被村民称为信息树、望台。

  村民为确保一方平安,以本村庙院为中心设立防御指挥部,村周围的12棵古槐为基本点,共设东南西北四个大哨卡。东哨卡设在庙院,这里挂有一口直径约1米的八脚大钟,声音能传到周边邻村,如有土匪强盗来扰可直接撞钟报警;南哨卡设在村南的两棵老槐树底,西哨卡设在西岭大槐树下,北哨卡设在老谷堆上的两棵大槐树旁,此地是全村的制高点,能瞭望到村东北西三面数公里之远,这里也是进村公路的必经之地。

  古人在上岭进村口植有一棵老槐树,这个地方是通往庙院防御指挥部、东街、西街、下街的要隘。这棵古老的槐树内空似通道,可挡风避雨,也可从树底攀上树顶观察瞭望。此地位于老谷堆哨卡、东街城门和庙院防御指挥部的中心位置,距离各点不足百米,遥相呼应。一旦有响马来犯,可直接向防御指挥部报告,并能通过此地利用城门东侧的回音壁功能,向村民通报紧急情况。因此,老槐树成了全村民众的信息树、警戒点、联络站、守护神,为村民的危安功不可没。

  回音壁即老百姓所说的“应山娃娃”。凡逢丁字街头或小胡同对大街的地方和村周围的几处大壁之地,如西碾道、狮地等地的回音效果就特别清晰。由于高墙挡音,声音拘系,遇到响声,音量倍增。在各处回音壁的作用下,全村立刻显得惊天动地。回音可相互传导,从上街传导到下街乃至全村。这种特殊的信息传输作用真叫人叹服。

  空板街是指与东街相连的西街和下街,沿街地下的地道兼水系工程,古人在地下挖掘并用石板铺设的沿街地道兼排水通道,除其本身具有的藏身、撤离、潜入和排水功能外,其特点还具有良好的传音功能,能有效地把通过街上的行人和车辆动静传导到沿街东西两侧大宅院内的各家各户。在雨季,排水系统流过的水声潺潺,仿佛从屋里通过。它的传导声音功能是古人在建房之前就规划好的,大宅院内的排水工程与街上的排水通道连为一体,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排泄工程,在战乱时大大加快了防御警报的传播速度。使空板街与大槐树、回音壁在传导信息中,共同形成了立体式的情报传扬网络,一有敌情,在哨台发出警报,整个城堡就都能听到。


Google
 
上一篇:晋城一日游
下一篇:晋 城 旅 游 线 路 指 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1]
 · 北京大观园 [3624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296.87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