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江西

踏寻古诗中的山水风景 循着诗人的脚步去旅行
  发表日期:2014年9月14日  共浏览237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古代诗人的风流才情,曾浸染着我们的孩童时光,古诗中的山水大观,几乎占据了那时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想象。如今,那些诗人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他们走过的道路却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李白 一生好入名山游

有人说,古代的长安把自己的浪漫交给了一群诗人,由他们在酒中自斟自饮。而盛唐之中,饮酒作诗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诗仙李白。饮酒之于他是及时行乐、消解情仇的方式,于他的诗则是镌刻山河、镂空人心的圆刀。就游历过的山川而言,李白对庐山是偏爱的。他一生共去过五次庐山,每次登历山巅他的体悟都不同。

庐山瀑布云

庐山瀑布云


从庐山景区门口买好票进去,沿石子铺成的小路前行,林间长风徐来,眼前的松涛云雾激起我心中的波澜,他也曾走过脚下的路,他也曾与我一样看着这样雄奇险秀的山石瀑布惊叹不已。此时的我穿过时光的隧道,万里迢迢来这里寻他曾经艰难跋涉过的足迹……

那年二十六岁的李白初出到江州,游览位于庐山东南部的五老峰,他不禁感叹刀削斧凿的山峰形似芙蓉花开,登临山顶可以俯瞰整个九江的美景。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愿意入朝出相匡扶社稷,更愿意征战沙场血洒边疆,他一心想着远方的长安,以为那才是他归宿。

在庐山景区海会寺观五老峰是最为真切的。五个山峰中第三峰最为险峻,奇岩怪石千姿百态,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下有五小峰,即狮子峰、金印峰、石舰峰、凌云峰和旗竿峰,再往下依次是观音崖,狮子崖,背后山谷有青莲寺。五老峰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它的高度像极了李白在中国古诗文化中的成就,以至于后来的许多诗人对他只能望尘莫及。

过五老峰继续朝南,传说李白曾隐居避世的青莲谷便到了。据记载,公元756年,李白曾携妻子宗氏在这里修建一处“太白草堂”饮酒读书。直到永王多次请他出谷做幕僚时才离开。李白成长于大唐最鼎盛的“开元盛世”,也经历过帝国风雨飘摇的“安史之乱”,这一路他从金碧辉煌的朝堂,走到到风景奇秀的青莲谷,再到后来因牵连被流放至凄楚荒凉的夜郎。不论境遇如何他总是携着一壶酒,仰着头颅,自信的大步朝前。

五老峰

山谷幽奥深邃,林涛与青莲涧的溪水相伴鸣响。南侧断崖绝壁,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青褐色的岩体层层叠起,宛如天然屏风,称“九叠屏”,李白也有诗云:“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漫步在五福园,我幻想假若李白从没有离开这里,他是不是就可以避开一段殃及声誉和性命的冤屈?恰好有风穿林而过,似是留下一声叹息。因李白名声大振的历史文化景观除五老峰、青莲谷外,庐山瀑布也是因一首《望庐山瀑布》为人所熟知。

五老峰

五老峰


一路向南,车停在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香炉峰在阳光下水气蒸腾如紫烟缭绕,向北仰望,双瀑高挂。李白诗里写的正是这里。“马尾水”悬于双剑峰与文殊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两条瀑布一起跌落潭中,卷起千堆雪浪。这样的景色也只有银河里的水跌落九天可以比拟了。走到这里,我就想到李白一生爱酒,他爱的也许是醉酒后可以无所顾忌的直抒胸臆,山水和酒的精神流淌进他的骨血,铸成了他不腐不朽的人格。

站在一旁的大石块上,可以看见潭壁上篆书的“龙”字和“神龙跃空”四字。潭的东西两侧,有依山临漳的“漱玉”、“观瀑”两个观景亭,置身亭中环顾青玉峡,苍崖古树,虬杖横空,三面绝壁,险要异常。

印象中的李白是与洒脱、浪漫、理想以及至情至性这些词语联系的。他是开在我心中的一朵青莲,圣洁高贵。也许他本就是属于山川的,承天露,得地蕴,汲山川之毓秀,纳日月之精华,在名山胜水中修行塑造了他不畏权贵,极其注重气节傲骨的品格。

资讯加油站:

许多人误以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位于江西九江庐山,其实不然,《望庐山瀑布》中所描写的瀑布,正确的位置应该在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秀峰景区。

Google
 
上一篇:江西铅山 养在深闺的千年古镇
下一篇:不得不看 最美乡村的冬日美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8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32]
 · 北京大观园 [3626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4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21.87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