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禅宗,始于六祖慧能的一首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完此偈,只觉心中顿时澄澈而轻盈。随后,便对禅宗开始有心留意。
有书记载,五祖弘忍选拔传法继承人时,慧能以“菩提本无树”这首诗偈得到五祖弘忍首肯,五祖弘忍遂密授法衣于慧能,世称“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慧能辗转于岭南,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677年来到韶州的宝林寺(今南华寺),才开始设坛讲经说法。慧能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中国佛教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而禅宗也正是在这种改变中开始萌芽、生长。慧能之后,禅宗广为流传,并发展出五家七派,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
而在众多禅宗圣地中,被誉为“天下禅河中心”的抚州可谓是重中之重。抚州不仅是多家禅宗学派的诞源地,更是高僧辈出,尤以唐代为盛。被胡适称为“中国最伟大的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于唐天宝3年,率徒众来到抚州宜黄石巩寺,建立了唐代禅宗两大派系之一的洪州宗。洪州宗后来又繁衍出临济、沩仰等宗派,影响巨大,遍及中华和海外。唐咸通年间,本寂禅师也来到抚州宜黄,在曹山寺广收徒众,开创了禅宗五家中的曹洞宗。本寂禅师之后,文益禅师受当时临川郡守的邀请,来到临川主持崇寿院。在崇寿院,文益禅师自创了禅宗五家中的法眼宗,在禅宗发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可以说,在抚州诞生的这些禅宗学派,对于禅宗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带着一份虔诚,在绵绵细雨的初冬,我来到抚州,拜谒了三处禅宗古刹——石巩寺、曹山寺和疏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