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楚州西北隅的河下古镇,千百年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运河之畔。她曾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衰。明清两代这里是淮北盐的集散地,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繁华的漕运带给她商贾云集,人文荟萃,鼎盛时淮安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明代诗人邱浚笔下的“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诗句,赞誉的就是当时运河码头通向河下古镇入口处的“西湖嘴”情景。
仅有2平方公里的河下,是一个诞生名人、名著、名菜的神圣之地。明清两代这里曾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而且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素有“中国进士之乡”美称。河下历代名人辈出,兴汉三杰之一的大军事家韩信,汉赋鼻祖枚乘、枚皋父子,唐代著名诗人赵嘏,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清代温病医学家吴鞠通等许多千古名流人物,都诞生或发轫于此。特别是风靡世界的神话名著《西游记》,就由其作者吴承恩完稿在河下的“射阳簃”里。
河下还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发源地。楚州作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治所,紧依其旁的河下古镇自然是官宦钦差、文人学士、商贾游客的集聚之地,这就大大地刺激了它的饮食文化。因此,这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点、菜肴。文楼汤包是举世仅有的绝妙点心,以古镇河下文楼而得名。因其做工复杂、面皮削薄、透明嫩活、汤味鲜美而盛名远扬,流传百载。有民谣曰:“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鲜馅味美,入喉顿觉身心爽。”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河下岳家茶馓,产生于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一直流传至今。茶馓是用上白精面发酵后,加入盐水、白糖等配料,
先揪成面条用菜油相拌盘入盆中,然后再拉成线一样的细丝,可绕成梳子形、菊花形、扇子形等式样,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色泽嫩黄,是馈赠亲朋之佳品。名扬天下的淮扬菜,河下人能烹制出上百成千道菜肴,据说高明的厨师能用长鱼做出108道长鱼宴。
走进河下,这里与众多江南古镇一样,那一条条石板路、一个个古街巷、一处处旧民宅、一家家老作坊、一座座拱形桥……无不让人感受她悠久的历史。与古运河形成“丁”字状的那条又长又窄的石板街,挑起两旁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巷。石板街似小镇的脊梁,小巷则好似小镇的根根肋骨,这就是1500米长古镇最老的湖嘴大街。徜徉在光滑呈亮的青石板街上,脑海里仿佛浮现出当年的车水马龙。沿街踏行,一座座“百年老字号”,在造型独特典雅的灯笼、店旗、老牌匾映衬下,尽现千年古镇昔日的繁华和古朴。
遍布古镇的名人故居、名胜古迹,让人流连忘返。坐落在打铜巷里的吴承恩故居,已经对外开放三十年了。坐北朝南的院子里,分为故居本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大部分。中间的吴家旧宅由门厅、正室、厢房、书房和后花园等组成,有三进共27间青砖屋。吴承恩以自家东南的射阳湖为号,自称“射阳居士”,还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射阳簃”,也是在那里写就了“奇书”《西游记》。西侧是当地政府为纪念这位大文豪而修建的其生平陈列馆,共有四进房子,大量的实物、遗物、图片和采用的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吴承恩的传奇一生。东侧展区则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先生捐赠的一家几代人收藏的与猴戏相关的珍贵道具、脸谱、字画、文物等,取名为“美猴王世家艺术馆”。整个故居占地1.25万多平方米,是典型江淮风格的明代庭院式民居,清幽而古朴。这里作为《西游记》文化的摇篮,常年吸引着中外游客,年接待20万人次。去年楚州举办了《西游记》文化旅游年,随着一项项活动的开展,古镇河下及其吴承恩故居更是名扬神州,蜚声中外。
在河下,不同的文化元素融汇一体。千年古刹“闻思寺”的缕缕香火飘出佛教文化,“吴鞠通中医馆”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中医文化,“沈坤状元府”展示出神秘的官府文化,百年老号的“文楼”佳点菜肴香溢出美食文化,风光旖旎的萧湖美景呈现出碧水园林文化……难怪这里是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的名胜之地,唐代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文天祥、杨万里,明代姚广孝,清代曹雪芹、郑板桥、刘鹗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不朽的咏淮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