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江苏

走在梦境般的同里古镇——穿越时光的爱恋
  发表日期:2014年9月13日  共浏览201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同里古镇——穿越时光的爱恋

同里古镇——穿越时光的爱恋

两年前去过同里,奇怪的是,艳阳高照的古镇并没有留给我太多的回忆。今年秋天再来同里,正逢秋雨绵绵,曾经相识的梦里水乡,一下子印在我的心里,跌入我的梦里。

上车前,天灰蒙蒙的。下车时,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于是,撑起一把缀满黄色碎花的折伞,踏上了古镇的石板路。“一园、二堂、三桥”是同里最著名的景点。“一园”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古人有“近思尽忠,退思补过”之说,园主任兰生取了补过之意给园子命了名。园中一改大气而张扬的纵向设计,采用了隐蔽性很强的横向设计,家、庭、园错落有致,使得九亩八分地的园林内敛而雅致,紧凑而别出心裁。

进门的大厅陈设简单而大方,一桌二几六椅,几幅古字画,几盆花草,仅此而已。这是供乡亲串门闲聊接待所用。过了里院,便是正厅,是家中接待贵宾、办大事的场所。场地要宽敞一些,空间更大一些,除了一些红木桌椅外,有两件摆设很特别:一面穿衣镜和一只西洋座钟,分别陈列在对门的两个墙角,呈45度摆放。这两样物件在一百多年前是稀罕之物,取“精忠报国”之意,含蓄地显示着主人的身份,却又深沉地表达着主人的拳拳爱国之情。

站在正厅往后看,便是不高的围墙。咦,退思园不会就到此为止吧?园主正是这用意——他不愿张扬自己的财富,把园中的经典都藏在了东面。

于是,穿过回廊,跨过高高的门槛,手摸着厚厚的防火门,眼前不觉已是别有洞天了。这是退思园的庭院,呈方形,庭中两棵古树郁郁葱葱,古朴而苍劲。朝南是两层的木楼,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图案花草居多,也有人物。不足十厘米的人物,连眉眼都是栩栩如生的。因为古时候都是重男轻女,所以楼上住的是男宾,楼下则是女眷。手轻轻摸着那红漆的雕花,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一百年前宾眷们的谈笑声,女眷的笑声更是如银铃般清脆。

靠西墙,有一艘停泊着的“船”,名为“到客船”。平日里,这里会有乐手演奏着江南丝竹,为宾客助兴。也许因为雨天的缘故吧,今天的“船舱”紧闭,很是安静。我倒想念起上一回来时,这里曾经有人在演奏古筝、扬琴和琵琶。虽然想不起演奏的是什么乐曲,但他们演奏时的淡定与优雅是我不能忘却的。于是乎,我便羡慕起古人的闲情逸致了。

庭南有一间房的设计就更具情趣了。这是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简单的两张椅子和一把茶几,是供宾客们小憩之处。本毫无特色,但只要你注意到了那扇窗,就不会轻易忘记了。对门的那扇窗,与其说是窗,不如说是一幅精美的画框。而框中之画,便是一幅天然之画:窗和墙仅隔一米左右的地方,主人种上了“岁寒三友”松、竹、梅。你可以想象四季就在这扇小窗里悄悄轮回……而此时,在白墙的映衬之下,你可以看到窗外那勃勃的生机。

抬起头,在黑瓦的映衬下,看到此刻的雨已经划出一道道的线,斜斜地从天而降。但奇怪的是,所有的雨似乎都是朝庭中央落的。经导游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主人的匠心独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巧妙设计。

笑着主人的私心,笑着他骨子里的张扬,来到退思园的精华部分——园。园只有两亩多地,可就在这块小小的地方,却将亭、台、楼、阁、廊、舫、榭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一池如翡翠般的水,将周边的曲桥、假山、花草树木一一倒映。这种一步一景、移步易景的设计,让你随便在哪个角度按下快门,都能拍到完美的照片。随着人流欣赏着满园美景,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身体里蔓延。虽然不能拥有,但能如此悠闲地走一走、看一看,已觉得满心愉悦了。


Google
 
上一篇:沧浪亭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
下一篇:闲走古镇窑湾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60.547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