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景区景点

新疆喀什香妃墓之谜
  发表日期:2009年5月24日  共浏览74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新疆喀什市郊的一座墓地中,静静地安睡着阿帕克霍加家族的五代共72人。据史料记载,这个墓地是阿帕克霍加为他的父亲修建的。霍加是当时的维吾尔人对男子的尊称,麻扎是墓地的意思,所以这里是阿帕克家族的墓地。而从什么时候开始把这里称作“香妃墓”,现在已经没人能讲得清楚了。陵墓的里面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墓堆,安葬着传说中的“香妃”。

    “香妃”这个名字何时出现,还不清楚。清朝官史中没有这个名字。但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书籍中,已经出现香妃这个名字。之所以叫香妃,据说是因为她一生下来就身带奇香。在香妃的故事中香妃是叛军首领的小妾。事实上,真实世界里的容妃家庭却是平叛中的功臣。

    18世纪中叶,新疆准噶尔部发生了内乱,清朝乾隆皇帝发兵征讨。清军抵达伊犁时,阿帕克家族帮助清军平定了叛乱。1759年,清政府为表彰在平叛中立功的维吾尔族上层人士,让他们陆续到北京朝觐乾隆皇帝。

    传说,在庆功宴会上,额色尹家族行参拜大礼:“谢圣上待西域臣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乾隆答道:“有功即登殿,休论东西南北。”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买木热·艾孜木缓步向前,立于殿下,答道:“无色也进宫,不分汉满蒙回。”乾隆惊问道:“下边答话者何人?”“小女和卓氏在谢万岁之恩。”说着伏地叩头,不慎把放在袖内的一枝沙枣花失落在地,素爱吟诗联句的乾隆皇帝,脱口吟道:“小女子袖内携花,暗藏春色。”买木热·艾孜木见金碧辉煌的皇宫里香烟缭绕,便答道:“万岁爷金殿秉烛,明察秋毫。”乾隆听后,深感这一西域女子竟如此才思敏捷,谈吐非凡,十分欢喜,当即封为“贵人”。

    辅国公额色尹的侄女进宫后先当了“贵人”,因为是和卓家族的人,便称之为“和贵人”。这一年,她26岁,乾隆49岁。两年后“和贵人”获得赐名并晋升为“容嫔”,过了6年又晋封为“容妃”。

     宫中生活的“容妃”任然保持着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专门的厨师为她制作可口的饭菜。时令水果则都由地方官员及时进贡。有陕甘总督进献的哈密瓜,有福建巡抚进献的鲜荔枝。1760年,有40颗鲜荔枝运进了紫禁城,进宫才4个月的“和贵人”,破例尝到了1颗。“和贵人”一定从鲜美的荔枝想到了老家芬芳的沙枣。可是“贵人”这样的级别还没有多少发言权,晋封为“容嫔”之后她终于表达了怀念沙枣花香的强烈愿望。于是就有了从新疆乌什运送沙枣树苗进京的事,这即使不是正式谕令,至少是有人打了“招呼”。

    由于运送沙枣树苗进京而爆发了乌什起义。这些事件本身是否存在关系,还无史料依据。要知道,容妃在清宫生活了28年,没有一个人称她为“香妃”。在《清史稿·后妃传》中有关她的许多记载也从未将她与“香”字联系起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的乾隆,一生中拥有满、蒙、汉、维吾尔族嫔妃40多人。容妃进宫一方面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妃子,另一方面也是乾隆皇帝出于团结维吾尔族上层人士的政治需要。

     容妃作为民族和解的见证,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至于为什么把容妃说成是传说中的“香妃”,那是因为乾隆皇帝所有有名望的后妃中,只有这位维吾尔族女子能和这位传说中的“香妃”拉上关系。在《清史稿·后妃传》中有这样记载:容妃,生于1734年,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就是说她死在宫中。而在香妃故事中描写更多的是香妃刺杀乾隆的情节。

    驮轿是喀什埋葬有香妃的关键性实物。在一本俄文书籍上也确实记载了驮轿来自京城,但驮回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在京城到新疆喀什的千山万水间,驮轿完成了一个重要使命。

    1892年,传说中的香妃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但她的名气却有增无减,在清朝军官萧雄《西域杂述诗》一书中得到印证:“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谒香娘。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萧雄虚构了“香娘娘”回乡探母的事,没有她被害的任何情节。

     纪大椿研究员认为香妃是人们给风流皇帝乾隆编造出来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追求好奇的人们根据容妃的籍贯身世创作的。是人们猎奇心理的一种表现。由于乾隆就这样一个维吾尔妃子,人们都不十分了解,可以随便写。随便写出来的东西当然也就无从考证了。

    1979年10月,清东陵裕陵妃园寝中,容妃地宫的勘查仍然在紧张地进行着,文物专家们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仔细搜寻着死者的信息。河北遵化清东陵文物专家徐广源站在棺床的前面,用铁锨在灰浆里面进行寻找一些东西。铁锨在泥浆里,碰触到一个硬的东西,于是他伸手从灰浆里边捧了出来。一捧出来一看,就是一个头颅,那证明了容妃,确实是葬在这个地宫里边。

     这个头颅后来经过专家鉴定,确系是一名少数民族女子。而在椁的正面及两侧残留的一些手写的文字,也清晰地表明了墓室主人的身份。

    在全面清理地宫时,又陆续找到了一些遗物和随葬品。吉祥帽和发辫的发现说明是按照满族风俗入葬的,因为清朝不分男女在穿戴朝帽时都要梳上长辫。而为了照顾容妃的宗教信仰,下葬时只用了椁而没有用棺。所有这些说明了容妃葬于清东陵的事实。

    有人说“香妃”旋风的源头是由香妃像引起的,而掀起风波的源头就是这幅香妃戎装像。1914年这幅画像曾被当作“香妃像”在紫禁城浴德堂展出。展览的主办者为这幅画像配了文字说明,“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这绘声绘色、图文并茂的展览,而且又是在皇宫里展出宫中妃子的故事,实地实景,不能不令人信服。

    作香妃采花图,又称“香妃洋装像”,此画现藏故宫博物院。这幅画像同样没有题记和落款,史书中没有记载,来源也并不清楚。据传为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然而至今尚无确切资料证明这一幅画像确为香妃。
冰嬉娱亲”也是一幅被传为郎世宁所绘的画,原画藏于中国台湾省,画中是乾隆皇帝与皇太后在毡帐中观看冰上嬉戏的场面。远处有三个骑马的女子,前面的骑马者传说为香妃。这幅画像因为只是人物的侧面,所以并不被人们所熟知。这幅画的真品据说藏于中国台湾某高官夫人的卧室中。也是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幅“香妃像”,多次被一些出版物用作封面。

    画像展现了香妃的不同面貌。但由于没有史料依据,这些画像究竟画的是不是香妃,人们就不得而知了。画像中画的是谁?这些画到底是什么人画的,它们又为什么被当成香妃像,也许只有故事的始作俑者才能讲得清楚。或许通过这些画像人们会有所判断。

    新疆喀什的阿帕克霍加麻扎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主墓室在陵园东部,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外面全部是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并夹杂一些绘有各色图案和花纹的黄色或蓝色瓷砖,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正北是一座穹隆顶的教经堂,与门楼西墙紧连的是一座小清真寺,陵园内西面是一座大清真寺。整个陵墓集中体现了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是当地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有人说,喀什的香妃墓是香妃的衣冠冢,是这里的人们为了怀念和见到自己的亲人而做的衣冠冢。二百多年前的香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和解,嫁到皇宫的义举,在二十世纪初却被炒得声名大作。今天的网络世界里,“香妃”也同样是热门话题。一位署名“侠客”的网友说:香妃的出名是动荡社会背景中的“牺牲品”;一位署名“追梦人”的网友说:“香妃”是一个“流行文化”。而另一位署名“挑战者”的网友则说:寻找一个美丽传奇人物“香妃”的答案,是我的快乐。我喜欢“热门人物”的离奇。

    面对是香妃还是容妃的争议,面对着不同的香妃墓,还有种种关于香妃的故事。按说他们距今也不过200多年,搞清楚是不难的,可不知为什么,偏偏出现了这么多的谜团来。

    新疆喀什阿帕克霍加麻扎,也就是香妃墓,陆陆续续经过三百多年才得以形成今天的规模。那么在这些墓穴下面到底有没有香妃的身影,如果没有,它下面埋葬的又是谁呢?如果没有真正的主人,那么它的下面究竟埋葬的又是什么?太多太多的疑问留给我们去思索……


Google
 
上一篇:去塔里木沙漠赏胡杨
下一篇:新疆喀纳斯湖怪之谜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2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8]
 · 北京大观园 [3624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01.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