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西北地区 >>陕西渭南旅游

司马迁祠墓
  发表日期:2014年4月22日  共浏览262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开放时间: 长期开放

门票价格: 20元

联系方式: 0913-5299001

最佳时间: 四季皆可

投诉电话: 0913-2109529

交通指南: 交通十分便捷。108国道,101、106、107、201、 202、304、314省道,西渭高速公路、渭潼高速公路与纵横贯通的陇海、咸铜、西延、西韩 、南同蒲五条铁路珠联壁合,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县通铁路、乡乡通公路,公路密 度居全省之首;市内国省道全面实现二级网化改造,交通设施比较完善。

景点描述

司马迁祠墓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的韩奕坡悬崖上,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19822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司马迁祠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东北方竖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经太公庙至岔道口,坡南有平台之地,建有新迁的元代建筑“禹王庙”、“彰耀寺”、“三圣庙”等,现已辟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上书“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马迁德高如山,世人至为敬仰,从此迤逦而上,牌坊上书“河山之阳”四字,语出《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走完99级台阶登道就进入了祠院,祠院大门上书“太史祠”寝宫,古柏参

天,环境幽静,置身其中,如登青云,如临仙境。

司马迁祠墓献殿是祭祀时陈列祭器,致敬尽礼的地方。寝宫在献殿之后,建于北宋宣(1125年)。宫正中有一尊司马迁全身坐像,长须飘拂,两眉入鬓,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现出严肃和抱负不凡之气概。祠内碑石林立,为宋、金、元、明、清各代名人凭吊吟咏之作,诗文雅健,书法挺秀。祠后为司马迁墓,如筑于西晋嘉4年(310)经金、元、清四次修葺,至今完好。墓系砖砌,呈圆形,高2.15米,周长13.19米。墓壁周围嵌有砖雕八卦图案和花卉图案16幅,墓顶古柏一株,树分五枝,枝干苍劲,盘若蛟龙。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为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题书。

司马迁于公元前145年生于韩城(古称夏阳)农村,其父司马谈任西汉太史令。

他从10岁起便苦读典籍,20岁后历游江淮名地,考察史料,走访民间。后来继承父业任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残遭汉武帝的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笔耕不辍,历经16年完成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的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长达52万字。杨雄称赞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影响极其深远。


Google
 
上一篇:西岳庙
下一篇:少华山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94.53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