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西北地区 >>新疆阿勒泰旅游

阿勒泰历史文化
  发表日期:2014年4月11日  共浏览405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因阿尔泰山而得名,曾称金微山和金山。阿尔泰系蒙古语和突厥语,意为“金子”,因此山产金,故名。
从汉代起,先后为塞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游牧地。唐代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后改隶于北庭都护府。元代先为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后为岭北行省辖地。明及清初为蒙古瓦剌部(后称卫拉特)的游牧地。清代又有哈萨克克烈、乃蛮、乌孙等部落迁居此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在克兰河畔修建喇嘛庙“承化寺”,翌年即光绪元年,庙宇竣工,始有固定居民。地名亦称作承化寺,为阿勒泰地区之雏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科布多与阿尔泰分治,另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承化寺。
民国元年(1912年)为阿尔泰办事长官治所,成为阿尔泰地区政治的中心。民国八年(1919年)撤阿尔泰办事长官,置阿山道;由中央政府直属改由新疆省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置承化县,先后隶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1953年改为阿泰县。1954年,改阿山专区为阿勒泰专区;改阿泰县为阿勒泰县,属阿勒泰专区。1970年后隶属阿勒泰地区。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勒泰县,设立阿勒泰市。
元代为蒙古诸王封地。明代属杜尔伯特部的牧地。清代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阿尔泰办事大臣。民国二年(1913年)设承化县佐,属阿山特别行政区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划归新疆省阿山道管辖。民国十年(1921年)设承化县。1953年改称阿泰县。1954年改名为阿勒泰县。为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2000年,阿勒泰市辖3个街道、2个镇、9个乡。

Google
 
上一篇:阿勒泰娱乐
下一篇:白哈巴村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33.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