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大众医养 >>中部康养旅游

安徽宏村
  发表日期:2009年2月6日  共浏览1046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宏村简介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点击图片翻页

 

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南湖书院;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雷岗上参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与探过墙头的青藤石木,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着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整个村落呈“牛”型结构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

代表徽派建筑风格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在这个村落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下,一座座门楼拖着影子长长地撒在墙上、落在发亮的石板路上。那回旋缭绕在巷间的、清澈的水圳发出悦耳的流淌声,穿墙入户,流入天井中的水池,既可滤除飘尘,还可调节气温。……这里无处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画面。

都说宏村美,美就美在水的灵秀。你看,这村头的碧波似镜的南湖,使村中栋宇鳞次的粉墙乌瓦倒影其中。徽派建筑的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还有远处的青山竹海,使村子座卧于青山碧水之间,如同一幅构图考究的水墨山水画卷。

摄点聚焦:

宏村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将村建成卧牛型,并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水系的落差,巧妙地安排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水圳经九曲十弯过村中的每家每户至村中的人工池塘——月沼,再流经村中人家,注入村最南端的人工湖——南湖,最终用于灌溉农田。月沼便是牛小胃,南湖是牛的小肠;山为牛头,树为牛角,通向村中的四座小桥便是牛的小腿,水圳穿流于每户人家,被称作古代自来水工程,至今还在使用。

宏村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俗称牛肚。

宏村背靠青山,水源充足。村北有一半月塘,村前有一南湖,周围是参天古树和垂柳;通向村舍的石板路把南湖一分为二,路中有座拱形小石桥,有来自村后的水口(泉眼),其四周林木茂盛、日夜流淌不息,暴雨不涨,久旱不竭。清澈的泉水从一家家门前流过,供人饮用、浣洗后,通过那些被称为“牛肠”的水渠,流入酷似“牛胃”的半月塘中,最后再流入南湖。

点击图片翻页

 

马头墙、美人靠,这些都是徽州老屋最简单的建筑元素。这宏村街贯巷连,黛瓦粉墙的老房子会让你沉浸在明快淡雅的美感中,忘掉现代生活的喧嚣与烦恼,走进梦中的“桃花源”……

  

徽州的秋季一直在摄影圈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宏村入口处的南湖是拍摄全景的理想角度。当然,赶在日出前架好三脚架并做好拍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是获得一张好照片的前提条件。

1、宏村南湖石堤上的拱桥

2、宏村中心(湖畔大户宅)

3、环绕村落的流水(“牛肠”)

4、宏村入口(“牛角”)

5、宏村中心湖(“牛胃”)

6、古民居院内

7、南湖书院文昌阁

8、天古树和垂柳

9、村舍的石板路

10、卢村木雕楼

点击图片翻页

 

宏村住宿

黄山市(屯溪): 三星级宾馆标准间价钱多在200多元/间。普通旅馆一般几十元/人,不过数量很少。

汤口: 整个小镇就好象一个大旅馆,到处都是住宿和饭店,各种档次的住宿都有,普通4人间有浴室的为20元/人,2人间要80-100元/间。小镇不大你可以到处走走看看,选择你最感觉满意的地方住下。

黄山山上: 山上宾馆不多,价格也比山下高很多,每到旺季常常出现满房的情况,必须提前预订,否则只好租大衣和睡袋打地铺了。一般三星级标房,要价600-800元,一般标准间也要在300元以上。大多数宾馆都有四至八人的上下铺房间,价格在80-120左右。在淡季价格也会下来不少,如果价格谈得好可以拿到280元/4人,带独立卫生间。

露营须知:如果要露营可在北海宾馆门口,另外在天海地势较为开阔处也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在黄山防火期,在大多数地方是禁止露营的。而且露营还是在夏天进行比较好,冬天会非常冷的。

居善堂 

均价:30元。简单介绍:雕花古楼,木墙木窗、年代久远的老式雕花大床,尽显浓厚的历史韵味。住宿于此,让人分不清梦时醒时!(晚餐还可进行野外烧烤)

地址:黟县宏村镇宏村上水圳6号

电话:0559-5541218

 

包吃包住50元/天

宏村客栈 

均价:30元。简单介绍:楼上楼下共6间房,宁静温馨,特别洁净舒适。老板娘热情大方,做得一手好徽菜,风味独特耶。店里还为驴友免费提供旅游娱乐购物等咨询!

地址:黟县宏村镇宏村上水圳37号 

电话:0559-5541068

宏村雷岗十三楼

均价:40元。 简单介绍:雷岗山庄地处于宏村景点之一“雷岗夕照”中,空气清晰,景色怡人,北有数十株千年古榛,东为翠竹林,西为桃树园,南面鸟瞰宏村全貌,为宏村至高点,远离村内游人的喧闹,所以身心疲惫的您不必担心嘈杂之音不绝于耳,雷岗十三楼是您养精蓄意的最佳休息地

地址:黟县宏村镇

联系电话: 0559—5541766、0559—5522749、13063226948

宏村宏苑饭店

均价:30元。客栈地址:黟县宏村镇汽车站斜对面(宏村景区入口处)

简单介绍:宏苑饭店座落在美丽的宏村景区入口,由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理事田正先生题词。餐厅是采用原古民居大堂修建的徽式风格特色餐厅,餐厅的最大特色就是冬暖夏凉,安静文雅。饭店餐厅能够同时就餐200余人,本店还提供各种土菜,野味,野菜山珍,农家菜等等,让您挑选品尝,感受大自然风味。在宏苑饭店三楼还可以欣赏到宏村的牛形古村落全部外景.是中外旅游团体,全国各大专院师生,摄影家、艺术家就餐喜爱场所。

电话:0559-5541108,13955960968

宏达庭院客栈  

均价:30元。简单介绍:黟县“宏达庭院”旅馆座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水系源头,沿宏村承志堂50米即到。宏达旅馆古朴、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建筑。一股清泉从村中的牛肠欢快地流进院落的小池塘,鱼儿在小池塘中戏水

.

黟县宏村镇宏村上水圳5号 

进出宏村的交通

点击图片翻页

 

从黄山市(屯溪)到黟县往返中巴20-30分钟一班(6:30-17:00)。黟县至宏村有机动班车,人满即开,还有大量出租车(包括小车、面包车、摩托车、)可租用。从黟县坐机动三轮车或小货车前往,3元/人,行程约半小时。

门票:旺季,55元(含导游);淡季,44元。

宏村美食

黄山的饮食属于徽州菜系。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古徽州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

黄山著名的小吃名点有:臭鳜鱼、毛豆腐、石头餜、蟹壳黄烧饼、五城豆腐干等。到黄山,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菜“臭鳜鱼”,以及各种用鲜笋或笋干烹调的美味。名为“臭”,其实香,鳜鱼用作料腌制,再配上碎肉丁一起蒸,撒上泡辣椒,却又不过分红火,滋味浓厚,令人垂涎。

提示:黄山食物的价格山上和山下有天壤之别,例如毛豆腐,臭鳜鱼,石鸡等这一类的美食,最好在黄山市区品尝,比较便宜而且地道,火车站附近和汤口风景区等面向游客的地方都有,到山上尽量以填饱肚子为主,可以的话带一些轻便食品上去。


Google
 
上一篇:藏东南:那片十里桃花盛开的地方(10)
下一篇:阿勒泰山脉准格尔盆地天山山脉摄影A线路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57.03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