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山
燕山 冀北山地南部的重要山脉。位于河北省和北京 市北部。南临华北平原,并以桑干河一线与太行山交界; 北以冀北中部山地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西走向,长约 350公里,宽约100多公里,中段南部的军都山构成北京 北部山区的主体。以低山和中山为主,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海坨山、大南山、雾灵山、汗海梁等。宣化、怀来、承德等断陷盆地分布山间。山区原始植被多遭破坏,除中山尚存小片落叶阔叶林和山地草甸外,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比较低,多为次生林和灌木丛。部分山地有人工针叶林,南麓一带为温带水果产地。山区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铜、铅锌、金、银等矿。铁矿储量较大,但品位较低。古长城沿山脊蜿蜒分布。
2。大海坨
大海坨山名。位于延庆县与河北赤城县交界处。东南距延庆镇约18公里,为北部山地最高峰,海拔2234米, 属军都山。南侧断裂升降显著,山势险峻,截云断雾,夏季时有骤雨如飞,古称“海坨飞雨”,为延庆八景之一。山上多泉流,水资源丰富。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由下至上,依次出现人工油松林、落叶阔叶林、次生油松林、栎林桦杨林、山地草甸。山区生态环境保存较好,有野生动植物 l00多种,以天然次生油松林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现已 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麓的松山林场有林地7万多亩,为北京市最大的林区之一。山下有塘子沟温泉,是京郊理想的野游和避暑胜地。
3。云蒙山
云蒙山位于密云县城以北30公里处,海拔1412米, 是燕山山脉第二高峰。山间云海终年不散,是北京多雨中 心,秋季多雾。云蒙山有3个主峰,3个凹形平甸,6条主 沟。山上是原始林区,以山奇石怪、仙人古洞、飞瀑流泉闻名。山上有“望京台”,天气晴朗时可遥望北京城。云蒙山 深处有“鬼谷仙人洞”,洞壁刻有“云蒙宝山、鬼谷仙洞”8个篆字。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孙胺与庞涓在此拜鬼谷子学 艺。在云蒙山顶峰建有孙膑庙。在峡谷内有黑龙潭,为华 北地区瀑布之冠。云蒙山自然风景区面积270平方公里, 景点百余处,有“北京黄山”之誉。
4。军都山
军都山 北京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西起关沟、东到 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县内,北接冀北中部山地,南临 北京小平原。面积约7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 43%。大致呈东西向延伸,长约100多公里,宽数十公里。 主体由两支山脉构成,北支为海坨山—佛爷岭—卯镇山, 南支为燕羽山—风蛇梁—云蒙山。山间镶嵌着一系列断 陷盆地。以低山为主,山体分散,相对高差较小,山势略 缓。较高的山峰有海坨山、南猴顶、云蒙山、梧桐树沟顶、 黑蛇山等。主要盆地有延庆盆地、十三陵盆地、燕落盆地 等。白河、潮河等斜穿山区,深切峡谷,曲流发育。山区建 有密云、怀柔、海子等大中型水库。区内有铁、铜、铅锌、 金、银等矿。植被主要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部分山地有人工油松林。海坨山、云蒙山的自然植被保存较好, 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南麓低山丘陵区有著名的板栗产地。 长城沿山脊蜿蜒分布,在八达岭、慕田峪、古北口等处保存较好,为长城的游览地段。十三陵盆地周围有明陵环 列,为重要的旅游区。
5。雾灵山
雾灵山位于密云县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处。海拔2116米,为京北第一高峰。清代为皇家园林禁地,现列为 国家自然保护区。其山顶六月冰雪不融,故有“雾灵积雪”之景。从山脚到顶峰13公里,途经“清凉界”,此处有块倒立的孤石,高四丈余,上面刻有“雾灵山清凉界”6 字,相传为明刘伯温的手迹,戚继光也曾在石上题词。在 雾灵山海拔1700米处,有一片凹甸,叫“莲花池”,生长金莲花,每年春夏之交盛开。雾灵山野生樱花,是北方罕见 景色,每年春季盛开。1987年始建密云狩猎场。
6。海坨山
海坨山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处。主峰海拔2241米,为北京市第二高峰。又名“大翮山”。相传大翮山及其南侧小融山,是秦代隶书发明人王次仲变鸟飞走时,掉下的两根羽毛变成的。山沟、山脚下到处都有水泉。山下塘子沟原有一座古庙,叫温泉观,俗称塘子庙。庙后有一温泉,水温达42℃。海坨山高峰有三个:大海坨、二海坨、三海坨。大海坨山顶是一个长近10公里,宽500米,最窄处不过百米的草甸平缓山顶。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类型的植物带,有金莲花、黄花菜、手掌参、地榆、拳参、山丹等。海坨山景色“海坨飞雨”,又名“吞奇吐秀”,为妫川八景之一。每年lO月至次年6月 可以看到“海坨戴雪”,晴日可看到“海地层曦”的景色。
7。八达岭
八达岭位于延庆县南部,西北距延庆镇约10公里。 为军都山主要山峰之一,海拔1015米。南近八达岭内长城,北临延庆盆地,西扼关沟出山口,地势险要,有“居庸 之险不在关城(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外长城 沿山脊婉蜒起伏,自古为军事要塞。山顶悬崖上刻有“天 险”二字。附近山间有铅锌矿。
8。大金山
大金山在金海公园北部,韩庄、靠山集、黄松峪、镇罗 营四个乡之间。周围百华里,高914米,盛产黄金。 竭山又称茅山,在大金山南麓,靠山集村北。茅山 东坡有朝阳洞、又泉寺。寺前有金碑一块,是在北京市发 现的第二块金碑。寺前有二井,相距约3米,一个甜水,一个苦水,山顶有娘娘庙,碑石尚存。山顶广平lOO余亩,其 北部最高处有两坟。东端大冢相传为宋朝大将牛皋之墓。 西端为金国统帅完颜几术墓。从碣山往北走4千米为中 心村。这个村采金的人很多,可以看到土法淘金的全过 程。中心村北山上建有长城、敌楼、烽火台。为将军关长 城。村中尚有城墙一段,墙内有巨右。 老黄盖大金山主峰。位于将军关村西。进山三四 里到马家沟,从马家沟往上走,沿途有孤峰棒槌崖,猴石, 滴水崖。从滴水崖上行1千米就到极顶老黄盖。老黄盖 又分东大盖、西大盖两主峰,因酷似古时帝王出巡时之伞 盖而得名。老盖上山顶平阔,达数百亩,大金山西坡塔洼 村贾家台北1干米许有一小寺遗址。遗址北高崖崖棚内, 有洞顶莲花彩画。 胡同水位于大金山西侧,系一大峡谷。景点有三娘 洞,一线天。 三娘洞在北面数百米高的崖台上,东西方向并列 三个山洞。西洞最大,能容纳六七十人。洞口砌着石头, 过去似有简陋门窗。洞口内东西两侧各有土坑。洞中央 有一佛龛,已倾坏。龛基前面有字,字迹多数可以看清,为 “劝世”之歌。中洞洞口外亦有石台,洞较浅。洞在数丈高 之绝壁上,无路可通。 一线天胡同水两边山高,中间路窄,抬头一看,只 见一线苍天。至三娘洞西边一处,山北两崖几乎碰到一 起,专名此处为“一线天”。一线天夏季水深数尺,人能手 扶崖壁,脚踏“栈桥”走过。 燕子崖位于胡同水一线天西南,有一高崖,崖棚下 有许多燕巢,每当春季,南燕北归。 龙潭系一连山巨石,被山洪冲击成一个深潭,潭上 形成一个七八米多高的瀑布。夏秋两季,可以观瀑。潭西 边有清泉溢出,是为“龙泉”。 莲花沟位于黄松峪村北1千米左右的水库东岸。 莲花沟有瀑布,高约20米。 黄松峪关是一个古长城关口,原有关城建筑,至今 东西两山上仍有城墙及敌楼耸立。城内原有明代总兵衙 门,驻有副总兵,总揽附近关隘军务。曾出土两门铜炮,其上铭文为当时副总兵所铸。黄松峪关因古代有较多驻军, 因而形成一个山城小镇,镇内有龙爪槐和千年银榆树,镇北有一中型水库。
9。太行山
太行山 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北起北京关沟,南止于黄河谷地,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走向北北东,长4000多公里,宽约lOO公里左右。北段的西山构成北京西部山地的主体。山体主要由古老 的变质岩及岩浆岩构成。以中山为主,平均海拔在l000 米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小五台山、灵山、太白 山、东灵山、南培山、曲阳山、白石山等。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 区煤炭资源丰富,且有铁、铜、钼、金、钨等金属。自然植被大多已遭破坏,2000米上下出现高山草甸。东部山麓一 线为古今重要的交通要道。
10。白草畔
白草畔位于房山区和门头沟区交界处。海拔2035 米,为西山的主要山峰之一。山高坡陡谷深,水土流失较严重,沟谷地带为泥石流多发区。山麓为粮果兼作带; 1000米以下多灌丛;以上出现栎林、桦杨林及其萌生丛,局部山地有人工针叶林;顶部地势平缓,为山地草甸。每值深秋,枯草黄白,故名白草畔。
11。西山
西山 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 17%。走向北东,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依次有东灵山—黄草梁笔架山;百 花山----髫髻山----妙峰山;九龙山----香峪大梁;大洼尖----猫耳山等4列山脉,永定河横切山体,为泥石流多发区。植被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及灌丛,局部地区有人工针叶林,1900米以上出现山地草甸。百花山、东灵山、龙门涧等地 已划为北京市自然保护区。山区煤炭资源丰富,京西煤矿 为华北重要的无烟煤产地。低山及山麓一带多名胜古迹,上方山、香山、八大处、潭拓寺、戒台寺、石花洞、云居寺、十渡等地为京西著名游览地。
12。盘山
盘山位于平谷县与天津蓟县交界处。西北距平谷县城约13公里。主峰在天津一侧,海拔864米,北临平谷盆地,属东北部山地。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明显,山上多巨石嶙响、千姿百态,有“五峰”、“八石”等自然景点。山间古 迹,以清乾隆行宫“静秀山庄”最著名。为京东著名旅游胜地。
13。灵山
灵山位于门头沟区西北部,西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 古称矾山,怀来县古称矾山县,即以此山命名。《怀来县 志》把“矾山霁雪”列为该县八景之一。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境内第一高峰。山坡绵长斜缓十数里,植物有野韭 菜、黄花莱、鹿蹄草、京报春、七瓣莲等。桦树林间伴有山 樱桃、红丁香、尖叫杜鹃、二花六道木等灌木。野生动物有 金钱豹、野猪、野山羊、狍子、松鼠等。山脚为江水河村,以 畜牧业为主,顶巅有古长城遗址,石砌城墙、烽火台依稀 可辨。西部为怀来盆地。西南为太行山脉。灵山北麓有 一佛坑,埋藏石佛像4尊。雨水冲刷裸露。灵山南麓有花 岗岩雕造方形石塔,是唐代风格。岩间有菩萨洞,供奉佛像。峡谷中,有一长达数里、宽数十米的地段,光滑大石,横卧于沟谷,是少见的泥石流景象。
14。百花山
百花山位于门头沟区黄塔乡黄安坨村南。明代称百 花陀,1982年建立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年降水量700毫 米。山势东西走向,海拔2218米。在北京仅次于灵山和 海坨山,山峰向东北延伸百余里达大寒岭关城一带。 保护区中心在台岭一线。山间植物种类达700余 种,有“华北天然植物园”之称。在植物分类学上,有以“百花”命名的模式标本,如“百花花揪”、“百花鹅冠羊”、“百花毛苔草”等。自然资源有京西荆花蜂蜜、党参、半夏、柴 胡等,林间还滋生有大量的食用茵。水果有桃、李、杏、梨、 沙果、海棠、柿子、核桃、栗子、红果,故有“百果之乡”之 称。特别是形似苹果的槟子,是百花山的特产之一。常见 的野生动物有狍子、野山羊、野猪、獾、狐狸、松鸭、雉鸡、松鼠、刺猖等。鸟类有300余种,主要有百灵鸟、泥雀、比柳叶大一点的“竹叶青”、啄木鸟、黄鹂、杜鹃、柳雀、猫头 鹰等。山中还有珍稀动物岩鹩、红腹蛇等。
寺庙山巅有寺庙6处,近代因战乱及失修,塌毁殆尽。山顶中部的两座庙,名为上、下娘娘庙,又称瑞云观。东部为菩萨底,东向殿宇3间,为小式硬山建筑,内供奉观音像。山巅东南有关帝庙3间,旧供奉关帝。山顶西部 为护国显光禅寺,为唐李克用、李存勖建亭百花山之所。有碑记,寺汉明帝时始建,历唐、宋、辽、金、元至明,重建38次。清雍正、乾隆重修,称广恩寺,清末重修后改称“护 国显光禅寺”。寺旧有四重殿宇:天王殿、药师殿、菩萨殿、 干佛阁,两厢配殿16间。千佛阁面阔3间,进深3间,硬 山调大脊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达15米。以黄琉璃覆顶。阁 内旧供奉高达10余米(加基座)的铜铸干手千眼佛立像,抗日战争时毁坏。寺内碑志7方,多记载朝山进香之事。清代京城内外来此朝山进香者颇众。百花山南侧的史家 营九村,旧属宛平县斋堂乡,各村盛演山西梆子戏,每年 五月十八为百花山庙会。
旅游主要有:①百花山观日出。②百花山云海。“望海楼”在山上1400米处,是春夏观云海最理想的地方。③天然崖洞。有“仙人洞”、“圣米石堂”等。旅游设施有野百卉餐厅,为一哥特式建筑。
15。妙峰山
妙峰山位于门头沟区与昌平县交界处。距北京城70 公里。海拔1291米,是西山北麓主峰,最高峰被称作“金顶”。山顶有灵感宫(又名东岳庙),碧霞元君祠(又名娘娘庙)。娘娘庙祀奉天仙圣母、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传说是《封神演义》一书里的碧霄、云霄和琼霄。清康熙年间,封赐金顶妙峰山。明、清时,妙峰山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日为庙会,华北地区善男信女都来此进香朝拜,沿途茶棚林立。妙峰山东面的涧沟,盛产玫瑰花,是著名的玫瑰谷,方圆百里。每年5月底至6月初为盛开期。北京另一 玫瑰谷在昌平县陶瓦沟一带,称“北山玫瑰沟”,但已残存无几。游妙峰山有4条通道,都要经涧沟玫瑰谷登山。北 路从沙涧经东营、大风口、磕头岭到涧沟;中路由大觉寺经上平台、仰山寺到涧沟;南路由三家店经大将军垞、抢风岭到涧沟;东路由北安河经金山、玉仙台、庙儿洼到涧沟。通常游妙峰山走东路
16。上方山
上方山位于房山区境内。离北京城70多公里。古称六聘山,是太行山支脉大房山的分支,有9洞12峰,最高 为摘星坨,又名天柱峰,海拔800多米。据传东汉时期,就有僧人华严等到上方山建庙筑塔,以后历代增建。山上以 兜率寺为中心,共有72庵,其中8个可供游览。登山有两 条路:①由西边圣水峪村上山,经老虎嘴、臭水湖、天元 洞、香水湖、雷辟石、发汗岭直达大悲底、云水洞。②由原 接待庵进山。公路可通到发汗岭。登发汗岭,有磴道共 262级,俗称“天梯”,沿阶旁有铁索可攀扶,始凿于明代。 云梯东侧山腰间有“云遮井”景点。顶端为云梯庵,东侧有 4000亩原始森林。由此东路可通法华庵、退居庵、胜泉 底、尊经阁、一斗泉、旱龙潭等处。尊经阁有一株29米高 的巨松,称“松树王”。东侧山顶有钟楼,原有大钟,重约 1500公斤,高2.5米。过红桥庵、堂子庵、款龙桥即到兜 率寺。兜率寺又名上方寺,位于群峰中央,隋末唐初建,明 弘治年间重建,以后又经过多次重修,大殿仍保存明代建 筑风格。院内有三座记载庙史的明代石碑。正殿后檐墙 下镶有15方石刻,载佛经42章。寺西南有塔院、地藏殿 和华严洞。塔院内有墓塔10余座,最早的一座建于辽代。 华严洞相传是开山祖华严禅师住地。寺西2.5公里处有 骆驼峰,形似骆驼。在上方山以形命名的“狮子”、“青龙”、 “象王”、“回龙”、“啸月”、“观音”诸峰中,以驼峰形象最为 逼真。寺对面为主峰摘星坨,登峰可望见涿州塔。兜率寺 西北,文殊殿前一株菩提树,又名七叶树;朝阳庵下有一 株古银杏;吕祖阁内有一株古柏,干围4.94米,人称“柏 树王”。从兜率寺到风帽嘴的路上,有一根从古柏腹腔中 生出的老藤,把陡崖边上的9棵柏树攀连在一起,称“一龙缠九柏”。此外,龙虎峪有高3.4米的腊梅,紫云岭有翠竹,广慈庵有紫荆。尊胜殿后有回音石,从望海庵下行,即 到云水洞前大悲庵。上方山还产黄精、香椿、拐枣,称上方山三宝。
17。鹫峰
鹫峰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原名秀峰,因岭头如一只兀立的雄鹫得名。海拔约为450米,有数株古松挺立山巅,故有小黄山之称。相传曾是辽代七十二营寨之一。后曾建消债寺和观音底等。山南有小路垒壁凿石而上,回转于山崖石罅之间。山上有朝阳洞,深不可测,已被封堵。1917年徐容光在此始建别墅,后为林行规购得,他易山名为鹫峰,又扩建“鹫峰精舍”。其中有盘景轩、旧雨馆等多处景观,今多已不存。山下有明正德六年(1511)建的秀峰寺。寺坐西朝东,松柏成荫,遍山黄栌。30年代为农矿部地质调查所,该所在寺傍建有鹫峰地震台,这是中国第一座近代地震监测站。秀峰寺东有响塘庙,为清代咸丰九 年(1859)太监集资兴建,有殿、房120余间。鹫峰山下遍植杏树,花信时节,有“十里杏花一色红”的景象。鹫峰由于东欧平川,山势险峻,是观日出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