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西北地区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旅游攻略

乌鲁木齐新十景——新疆博物馆
  发表日期:2012年6月10日  共浏览356 次   出处:http://www.seeinchina.com/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581号,是自治区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1953年成立筹备处,1958年始建,1959年正式成立,原馆初步设计是农业展览馆,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迁至现址改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名是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委员长1959年来新疆视察工作时为博物馆题写的。现收藏历史、民族、革命等各类文物和标本4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0件,约占全疆总数的60% 。

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9月20日开馆。新馆建筑面积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主体高18.5米,玻璃穹顶标高29.5米,建筑平面基本呈“一”字型平面对称布局,具有浓郁西域风格和新疆地方特色。

博物馆现在对外开放的展览有:《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风情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两个中型展览。

《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通过近千件文物、大量的图片,结合沙盘、互动装置等现代化陈列设计手段,较系统的反映了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历史面貌。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流行的区域。同时,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世界文明的交融荟萃处。

《新疆民族风情陈列》,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文物上千件,通过蜡像、民族生活场景复原等陈列设计手段,较全面的展现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满、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民族的民俗风情。

《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通过近百余件文物、大量场景复原及蜡像等陈列设计手段,较全面的介绍了生活在新疆的古代先民既有欧罗巴人种,也有蒙古人种,还有二者的混血型。展出的干尸和文物,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医学的珍贵资料。

《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革命文物200多件、图片200多幅,分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民主运动的一部分——三区革命、新疆和平解放和亲切的关怀、巨大的支持四部分。

基本信息:

地  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西北路581号

交通线路:7、51、66、303、311、532、906、910、912、913、928路公交车

开放时间:夏季10:30~18:00(17:00停止入馆)

冬季10:00~18:00(17:00停止入馆)

闭 馆 日:星期一(遇国家法定节假日顺延)及农历的除夕和春节初一、初二;

《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陈列》除以上时间外,星期四、日关闭

邮  编:830000

电  话:0991-4552826 4590099

传  真:0991-4590099

以上文字,为网上搜集整理而来,为的是看我博文的朋友们对自治区博物馆能有一个正面的了解,不至于因我的视界而造成误读。

还是谈谈我自己的观感吧。

2009年的1月11日,星期日,和儿子再一次站在了博物馆的大门口,有时候我还真挺佩服自己的——够执着!呵呵!

先从建筑说起吧。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博物馆的外观。咱也不懂建筑,楞没看出新馆所谓的“浓郁西域风格和新疆地方特色”,感觉倒是挺时尚的,但就是不象想象中的博物馆该有的样子。反而老馆让我觉得更具新疆地方特色。发张资料图,还是大家自己比较吧。

 

 

 


进得馆来,要过一道安全门,保安见儿子背着相机包,提醒说馆内不得拍照,但没要求寄存,还是让带进去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中央的新疆全貌沙盘,看着很粗糙,而且太小,还没我在乌洽会上见过的沙盘来得大气。

一楼左手边,是民俗展厅。通过蜡像和生活场景复原展现世居新疆的十二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橱窗里悬挂着各个民族的服饰,蜡像远谈不上栩栩如生。这个展厅我和儿子看得还是比较仔细的,我要求儿子记下每个民族的族源和现在的人口数量。在俄罗斯族展位前我拿出相机拍了张照片,也说不清为什么,对俄罗斯这个民族比较感兴趣。这时,儿子提醒我,有一个保安过来了。我还跟儿子说呢,拍的又不是文物,应该没什么的。可没想到这保安还真是来阻止我拍照的,而且看着我把照片删除了才罢休。跟他理论了两句,咱也知道闪光灯对文物是有不好影响的,但在不开启闪光灯的前提下,拍照也未尝不可吧。况且了,有些也并不是文物(比如镜框里的各民族的简介),拍了又有什么影响呢?还真拿鸡毛当令箭了!更可气的是,此后,我就成了他的重点看守对象了,阴魂不散地跟着我,防贼似的盯着,期间还差一年轻保安过来警告我:再拿出相机,就给你没收了。靠!至于嘛!一下子没了兴致,匆匆出了这个展厅。

二楼左手边,是革命史展厅。这段历史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让人不以为然的是一段有关西路军余部进疆的文字——西路军粉碎了马步芳匪帮的围追兜剿,余部4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进入新疆。——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西路军二万一千八百人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灭。其中战死者七千多人,被俘九千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者五千六百多人,回到家乡者二千多人,经营救回到延安者四千多人,流落西北各地者二千多人。这样一次惨烈悲壮、备受屈辱的惨败,何以担当的起“粉碎”二字。西路军长期被当作张国焘路线遭受鞭挞,西路军幸存者大多命运坎坷,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特别是在“文革”中,许多西路军人员在备受摧残之后,死于非命。例如,1967年61岁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政治委员陈昌浩被迫害致死,罪名竟是“张国焘忠实走狗”。现在好了,终于澄清了西路军的历史真相,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失败就是失败,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有一个发现,这个展厅没有保安,只有俩工作人员坐在门口。逮着个机会拍了几张照片,是些三区民族军使用过的武器,装备还真不错,看来老毛子是下了本钱了。

出革命史展厅,旁边是地毯展厅。就是一些挂着的地毯,走马观花,匆匆浏览了一遍,倒是展厅里的两个保安很出彩,旁若无人地大声摆活着有关新四军、八路军和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一些情况。其中一人的观点还挺有意思——共产党钻了抗战的空子。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而共产党的军队则总算是摆脱了被围剿的命运,并且名正言顺的大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待到抗战胜利了,羽翼也丰满了,军队由3、4万人,扩充到百来万人,就敢跟国民党叫板了。——哈哈!是没让他们领导听到,真是活腻味了。

因为是星期天,古尸展厅闭厅。遗憾没有见着传说中的楼兰美女。

下楼,一楼右手是历史展厅。依我看,就一个主题: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倏忽间穿越了两万年的历史(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文物不少,也不知是真品,还是复制品。

至此,所有的展厅都已浏览完毕,用时不足两小时。参观的人数不多,有不少少数民族,这是我没想到的。博物馆的服务让人不敢恭维,全程没见着一个讲解员,保安倒是随处可见,甚至到了泛滥的地步。各个展厅都有一些互动装置和触摸屏,但都是关着的。出来时,大厅安全门那儿的保安和工作人员,居然齐齐趴桌上睡觉呢。我只有摇头的份儿。


Google
 
上一篇:乌鲁木齐新十景——水磨沟风景区
下一篇:新疆自助游小贴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5]
 · 北京大观园 [364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70.70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