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北京 >>文化北京 >>历史人物

程砚秋
  发表日期:2009年1月31日  共浏览508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程砚秋(1904——1958),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工青衣。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早年艺名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玉霜。1932年起易名砚秋。

    程砚秋幼年家贫,6岁即拜师学武功和武生,后又改学花旦和青衣。11岁开始登台,12岁正式演出。先后与刘鸿声、孙菊仙、高庆奎、余叔岩合作配戏。他的老师有荣蝶仙、陈桐云、王瑶卿、梅兰芳等名家。他在变声期倒仓时,学习京剧的武把子和昆曲唱法、身段等,并广泛涉猎文学书刊及多种艺术。嗓音恢复后,独立组班在北京、上海、杭州一带演出。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有广泛影响的“程派”艺术,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

    程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风格的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更严守音韵,使旋律与字调紧密结合,因而新颖美妙、动听传神,为京剧旦行的唱工带来新的情趣。他的表演也别具特色,是人物性格与表情、身段、唱念等技艺的高度融合。尤其是他创造的十种水袖技法,大大丰富了旦角水袖的表现力。抗战期间,他拒绝为敌伪演出,谢绝舞台,在西山务农为生,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1932年在欧洲考察戏剧音乐。1933年回国后,主办中华戏曲学校,同时主编《戏剧月刊》。九一八事变后,改编并演出了反映民族危机的历史剧《亡蜀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致力于总结传授艺术经验和戏曲理论研究工作。 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代表中国戏剧界参加布拉格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1957年10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逝世后被批准为正式党员。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打渔杀家》、《鸳鸯冢》、《三击掌》、《文姬归汉》、《青霜剑》、《锁麟囊》、《英台抗婚》、《梅妃》等。

    出版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等。


Google
 
上一篇:钓鱼台
下一篇:翁方纲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0]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55.07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