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河北省 >>邢台市

巨鹿道教音乐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共浏览728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om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巨鹿道教音乐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远古时期的巫术是道教的渊源。道教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而道教的音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音乐的联系又十分密切,大量的汲取和糅合了古乐及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方法,这就使道教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地方性,因此容易被一般百姓所接受。道教音乐既有渲染宗教的作用,又有娱人的功能。而巨鹿道教音乐作为道教音乐的支脉,同样是以宗教性和民俗性的形态而存在。

一、巨鹿道教的渊源和音乐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之一。今为河北省邢台辖县(位于邢台市东约60公里)。东汉末年,巨鹿张角(?—184)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江北道教的发源地。金元时期,由山东宁海(今山东省牟平县)人王,字同哲,号重阳子,于金世宗七年(1167)创立了全真道。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已,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叫“全真”。现今巨鹿道教均为全真道。而巨鹿道教音乐仍悠缓典雅,庄严肃穆,保留着“全真正韵”的音乐风格。王重阳有七位弟子,即邱、刘、郝、马、谭、王、孙。七位弟子各自成派别,巨鹿道士多数为邱祖龙门正法派,少数为郝祖派和孙祖派。
   20世纪50年代之前,巨鹿一带庙宇道观遍布,特别是灵应观在冀南一带影响较大,观内道士精通笙管,吸引着众多道士前来拜师学艺,弟子遍及周边各县。日伪时期,庙宇道观被陆续拆除毁坏,道士还俗,庙内功课与科仪活动也随之停止;60年代中期,又受到“文革”的冲击。20世纪80年代巨鹿道教法事科仪活动才得到恢复。以张双林,甄善增为代表的道教音乐班活跃在巨鹿及周边的平乡县、广宗县、任县、南和县、威县等,二位资深道士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去世。目前,以甄善增的弟子甄敬波为代表的道教音乐班在巨鹿一带颇有影响力。1958年,巨鹿县道教音乐班在邯郸地区大型民乐比赛中获一等奖;其演奏曾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郭沫若先生的赞赏;1997年应邀参加北京昌平的道教法事活动;1998年应邀参加北京白云观的法事活动;1998年赴新加坡演出受到了好评。
    目前,巨鹿道教音乐以巨鹿为中心,流传于广宗县、任县、南和县、平乡县、威县等。除巨鹿县外,广宗县和平乡县的道教音乐班也小有规模(秦汉时期的平乡县、广宗县北部属巨鹿县领地)。巨鹿县道教音乐班除在本地打醮外,还应邀去其它县举办打醮活动。
二、巨鹿道教音乐的现状
    “巨鹿道教音乐”是指19世纪后半叶,全真道派传承于巨鹿,并流行于平乡、广宗县,以巨鹿县道士杨洛品,张老献,李增明为主要师承关系所唱诵,演奏的道教音乐。
     杨洛品(道号志存,1863—1945)巨鹿县贾庄村人。原巨鹿县灵应观道士,曾在北京白云观学道多年。清末巨鹿道教音乐的鼎足人物,善奏笙、管、笛、铜器,并精通经文。
    张老献(道号志丰,1870—1947)巨鹿县姜庄村人。原巨鹿县灵应观道士,曾在北京白云观学道,善奏笙、管、笛、铜器,并精通经文。系平乡县道教音乐的主要传承人。
    李增明(道号永明1868—1940),巨鹿县沙头村人。原巨鹿灵应观道士,曾在北京白云观学道,善奏笙、管、笛、铜器,并精通经文。系广宗县道教音乐的主要传承人。
    现今,巨鹿县道教音乐班的道士已由道观转向民间。不再出家住观,没有道观内每天进行的早,晚功课及观内法事。取而代之是平时务农,做生意。遇有打醮法事,由道教音乐班的班首(即道教音乐班的组织者)召集,进行法事活动。“会首”(即打醮的组织者)请道士打醮,并根据法事活动的天数和做道场的次数付给道士相应的报酬。打醮活动的经费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香客们敬献的“香火钱”,少则一元,多则几十元;二是慷慨解囊的捐献者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其打醮的功德收入,用于各项开支,另一部分留存作为下次举行打醮活动之用。所有参加打醮活动的人都可免费膳食。打醮活动时献款的具体情况,张榜公示,以示帐目清晰,亦示献款之人对道教的崇信。
巨鹿的法事科仪主要用于观外的斋事法事和农闲与春年前后举行的打醮法事。道教科仪是道教徒按照规定的程式,仪范举行各种宗教的总称。科,可解“动作”又有“程”义。“程者,物之准也”,即动作,行为,活动的准则、程式、程序。我们常说的“照本宣科”,就是指道士应“照”经卷规定的程式,程序之“本”,“宣”演各类宗教“科”范法事。仪,为典章制度的礼约仪式。我们常说的“行礼如仪”,就是指道士举“行”典章“礼”节,要“如”同照本宣科一样,遵从既定威“仪”。“醮”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礼仪。“醮”者,即指祭祀仪式活动本身。古代的斋、醮二字,自东汉以后为道教所吸纳,至晋代,斋和醮便逐渐合二为一,成为道教祭祀仪式的特有名称。“斋醮”一名,是道教正式的叫法,而民间一般简称为“醮”,举办这种活动称“做醮”或“打醮”。
1)斋事法事
   斋事法事专用于民间丧事,为亡故者超度亡灵,以期早日“升天”。斋事由出殡的下午开始,共四次道场,分别为前一天下午、晚上与次日的早晨、上午进行。主要内容颂恕、放施食、沐浴、过桥,共演奏48个音乐项目。科仪程式及音乐曲目的应用是固定的,情绪大多凄婉悲伤。用于“颂恕”时的道教音乐,有《琳琅振响》、《八仙赞》、《颂经功德赞》、《六句赞》、《三皈依》等;用于“放施食”的道教音乐有《三柱香》、《请五老》、《五供养》等;用于“沐浴”的道教音乐有《沐浴经》、《三界高真》、《老君经》等;用于“过桥”的道教音乐有《桥偈》、《三宝赞》、《小卷帘》等。
斋事法事科仪以坐乐形式为主,兼有行乐的形式。其程序及规模往往视施主的经济状况而定,可简可繁,人数至少5或7人,多则21人,道士人数为奇数。殡葬日也用奇数而不用偶数日,俗称“用单不用双”,以免“双双入土”。
2)打醮法事
   打醮法事一般在每年的农闲与春节前后进行,村民们自愿组织起来,推举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者为“会首”,搭起醮棚,请道士打醮。打醮活动在过去主要是以乞求神灵庇护,消灾除难,祛病延寿,劝人向善等为目的,寄托百姓的美好愿望。如今,巨鹿发生了[Page]翻天覆地变化,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民俗活动十分活跃,打醮活动已在更多意义上衍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打醮一般为三天,从前一天的晚上开始,每天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做一次道场,共十三次道场。各程式按仪大致可分为:开坛、上坛、化坛、净坛、请神、起师、拜神、送神、拜忏、上香、献供、转供、法鼓、安位、分灯、进灯、迎銮、上表、宣意、大赞、小赞、祝寿、祭祖、祭龙兵、祭厨、跑五方、落坛、封坛等。并且根据各仪规的不同功能与不同情绪进行演奏和伴奏,如,《小花园》悠缓典雅,用于上香;《大卷帘》庄严隶穆,用于化坛;《慢板小开门》、《双背调》平衡庄重,清雅古朴,用于上坛、拜座、落座、拜九皇等;《乙六调小开门》、《天下同》节奏分明,速度适中,用于出棚进乐时的起师、请神、送表、回坛等;《扯不断》、《五台花》、霸王台》等快板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多用于烘棚、安监坛、祭龙兵、接卸等。各仪规程式之间都有打击乐相互连接,互相衬托,人声、乐声连绵不断,极富特色。
  打醮法事科仪分醮棚内的演奏演唱和醮棚外的演奏演唱两种形式。规模视组织者经济、场地等实际情况可大可小。道士人数一般为13—21人。
巨鹿道教法事科仪音乐的对象是神灵和人。对神灵,其音乐风格多为庄严肃穆、悠缓典雅,宗教气息浓厚;对人,其音乐风格则清新活跃、欢快明朗,大量吸收民间曲调,如河北吹歌、乱弹等,是之更加民俗化。
三 巨鹿道教音乐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结束,任何一种文化都新陈代谢,任何一个社会都在变迁,与时代、文化、社会有关的理解和观点也同样身不由己地在更替。音乐文化的变更是相对的,而它的继续和永恒是绝对的。
道教音乐在巨鹿的当地是有一定的固定人群的。但是巨鹿道教音乐的传承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受业的人大多是子侄辈,而目的是以养家糊口。由于大多的道教演奏者是业余形式,平时下地耕作或做生意,需要时就拿起乐器、法器加入音乐班参加演出。想这样的情况对音乐的传承,保护都是不利的。基于此状况,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音乐形式,国内的专家与学者开始对其音乐文化的研究与发掘。早在1981年,河北省巨鹿文化馆馆长潘忠禄先生开始对巨鹿道教音乐的收集、挖掘和整理,在国内发表了巨鹿道教音乐的研究文章。潘忠禄先生揭示了巨鹿道教斋醮法事科仪音乐的基本特征,并对部分吹打曲和经韵进行了记谱和整理。通过潘忠禄先生的对外介绍,引起了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们对巨鹿道教的重视。1995年,1996年,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袁静芳教授曾两次赴巨鹿县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河北巨鹿道教法事音乐》一书,1998年2月(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该书侧重于巨鹿道教斋醮法事科仪程式及音乐的整理与研究,并收录了河北安平县的道教音乐曲谱。 2003年河北邢台学院于立柱的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的考察与研究》,深入分析了巨鹿道教音乐的科仪程式,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曲式结构,乐器形制等问题。


Google
 
上一篇:邢台旅游提醒
下一篇:广宗太平道乐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2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7]
 · 北京大观园 [3623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92.1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