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华民族 >>中国婚俗

土家族人:中秋“拜月”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14日  共浏览225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om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渝东南武陵山区的石柱土家族人,有打糍粑,“拜月”“偷瓜”送“童子”的特殊民俗。中秋节里“打糍粑”“拜月”与土家婚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土家族人把月亮当作替人牵线搭桥、撮合婚姻、成人之美的红娘和“月老大人”,中秋佳节是“月老大人”的寿辰,是“月光生日”,于是“打糍粑”,“拜月”祝寿。

  土家青年男女恋爱后,姑娘要送给心上人一条亲手绣的“绣花腰带”和“花鞋垫”传递绵绵情思,还用白色的素绢,绣上一幅“鸳鸯戏水”图,作为相爱的信物。居住在七曜山脚的黄水、冷水、官田、中益、沙子、湖镇等土家山寨的土家人,新谷丰收后,“中秋节”这天,丈母娘家喜气洋洋地把女婿请到家作客,用新产的糯米“打糍粑”,请女婿一家“尝新”,品味当年丰收的喜悦,吃糍粑“拜月”赏月,共度良宵。

  更富有情趣的是,未婚女婿回家时,姑娘会深情地送给心上人一个又圆又大的“大糍粑”。糍粑象征姑娘对爱情忠贞不渝,像糍粑一样与心上人永不分离,也像糍粑一样团团圆圆。姑娘在大圆糍粑上染五颜六色的食品红,写着“花好月圆”、“百年鸾凤”、“永调琴瑟”、“鸾凤和鸣”等佳句。有文化的姑娘,则在上面题诗,绘上彩凤凰、喜鹊图,更富有诗情画意。

  中秋之夜,秋高气爽,桂香盈庭,月光如水,土家人在山寨吊脚楼前的院坝设香案,摆上月饼、糍粑、花生、桂花酒等供品,祭月神“拜月”,祈求五谷丰登、合家幸福美满、无灾无祸;祈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在院坝饮酒吃月饼、吃糍粑“赏月”。

  赏月之后,土家青年男女,趁夜深人静,结伙到菜园地“偷瓜”,种瓜主人发现后也不能叫骂。将偷来的南瓜悄悄送到久婚未育的夫妇家中,置床上,一人学婴儿啼哭,一人说四言八句吉语祝辞,祝愿得瓜主人来年生子,这一习俗曰“送童子”,寓意“破瓜得子”,若得瓜主人来年生了子女,得设宴请送瓜人和种瓜人以示酬谢。

  “偷瓜”送“童子”习俗,还有其神奇的传说。相传,古时土家山寨,有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无儿无女,但一生积德。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天子娘娘路过土家山寨,听到传颂老人乐施好善,扶危济贫的美德后,便将所带儿女留一个在瓜棚里,吩咐山民送给老人。于是山民们将形如娃娃的南瓜,悄悄送到老人的床上,老人去睡觉时瓜破,突然从南瓜里跳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婴儿,老人无比感动,顿时老泪纵横,后来幸福地度过了晚年。“破瓜得子”后沿袭成一方风俗。


Google
 
上一篇:以“六礼”为蓝本的晋南婚嫁民俗
下一篇:蒙古族的婚礼习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7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9]
 · 北京大观园 [3626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42]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40.82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