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西北地区 >>陕西省延安 >>延安旅游景点

鲁迅艺术文学旧址
  发表日期:2010年3月1日  共浏览392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鲁艺旧址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现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窑洞数十孔。属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杨联名公布《创立缘起》,指出“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是不容稍缓的工作。”为纪念已故文豪,定名为鲁迅艺术学院,4月10日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成立典礼。1940年改称“鲁迅艺术学院”,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为延大文艺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鲁艺迁往东北。延安时期,赵毅敏、沙可夫、吴玉章、周杨先后担任正、副院长。“鲁艺”校舍是利用原西班牙一神甫在桥儿沟修建的一座教堂和周围的一些窑洞。也是当时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筑。

  “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1940年,毛泽东题写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自1938年3月至1945年11月迁往东北,共开办了文学系四届,戏剧、音乐、美术系 各五届,培养学生685人,其中文学系197人,戏剧系179人,音乐系192人,美术系147人。后来名满天下的郑律成、刘炽、莫耶、王昆、成荫、罗工柳、钟惦 、李波、贺敬之、时乐 、于蓝、秦兆阳、黄钢、康濯等作家、艺术家均是“鲁艺”学员。一时间,西北黄土高原的这个小山坳里,群贤云集,文星荟萃,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划下一道灿烂的光芒。“鲁艺”在革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新文艺圣殿”受到广大游客的注目。

  1、地址: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

  2、交通:市内乘4路、5路、6路公共汽车前往

鲁迅艺术文学旧址交通:
 
  市内乘4路、5路、6路公共汽车前往。


Google
 
上一篇:清凉山
下一篇: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2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17]
 · 北京大观园 [3654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7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90.6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