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虞县志》记载,东晋名士谢安慰41岁前长期隐居此山。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东山在上虞上浦镇境内,南距上虞城区13公里,水陆皆通。
沿唐诗之路,寻李白当年南游的航道,便可到达上虞市曹娥江与剡溪江的汇集之处,成语“东山再起”之山——东山,便屹立在碧波之畔。 东山,又名谢安山。原不怎么出名。自从东晋名士谢安隐居此山后,引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便渐渐成了我国东南的一座名山。李白、贺知章、刘长卿、方平、苏东坡、陆游等,都曾盘桓其间,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
谢安,东晋政治家,字安石,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因拒受尚书朗等职而隐居会稽东山。23年后,他受命于艰危,出东山匡扶晋室,并出奇制胜,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大捷,成为一朝重臣。从此有了“东山再起”的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此写了“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名句。 沿着溪边小路入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块雄踞江边的奇石,这便是李白诗中所说的“谢安石”,又称“指石”。远远望去,犹如人指遥点江天。对岸有块若隐若现的沙洲,溪江环流围成琵琶形状,与“指石”逼真地构成了“指石弹琵琶”的情状,故又有“江南第一指”和“会稽琵琶洲”之称。相传当年谢安经常邀王羲之、许询、支循等会稽高僧墨客在此石下弹琴下棋赋诗作书,留下了许多佳话。
循小径继续往前行,便看到一块临江突起的大盘石,石壁上藤蔓绕,苔藓茸茸,这便是有名的剡溪钓石,又称谢安钓鱼台。这里有种“磁傅鳊鱼”,头尖身扁尾似扇,肉嫩鳞细无腥味。当年谢安最喜欢吃这种鱼,常邀王羲之等到这里静坐垂钓。如果有心,在这块具有神奇色彩的盘石上仔细寻觅,便可发现有一些大小不一、形似木屐的脚印迹。据说这还是谢安当年留下的。
走完沿溪山径,再过小石门,扑入眼帘的是块平地,四周由蔷薇花织结成一洞穴,令人称奇。这里曾是谢安邀歌伎“丝竹歌舞”之地。一天,有位姓李的歌伎突然问谢安:“谢公,要想救国安民,必先做到什么?”安答日:“必先积蓄其德义。”李日:“德义不厚却想救国安邦,乃‘伏而舔天’也!”说罢,刎颈倒地,血溅花叶而死。谢安悲痛至极,抱李仰天长啸:“安不如一个纤弱女子也,羞矣!”自此之后,谢安废丝竹歌舞之习,除肉林酒池之嗜,日策马于崎岖山道练骑,夜博览群书运筹帷幄于油灯之下……李白当年寻迹东山,来到此洞时,写下“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故,明月落谁家”的诗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当年登览东山,也写下了“几更梵宇勋名在,不与蔷薇一样残”的赞句。 从蔷薇洞再往上登,便来到东山国庆寺,这里是块山巅平地,四周被毛竹包围着。谢安苦心经营的“明月堂”、“白云轩”、“两眺亭”等许多名胜古迹,虽大都不复存在,但断壁残垣历历在目。寺院左侧有个曲状的池子,是谢安为洗木屐而挖掘的,名日:“洗屐池”。池不大不深,但池水冬夏不枯,甘甜清冽。绕着池子漫步,池中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水声,真乃清幽极了。
洗屐池侧的松林里,有谢安的土墓一座,墓前立“晋太傅谢公墓”碑。当今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登山祭祖,称东山是娟雅第一山。
住宿: 上虞东山离城区很近,住宿方便,当地主要宾馆有: 上虞国际大酒店 卧龙大酒店 上虞宾馆 上虞舜杰大酒店 鱼得水大酒店 上虞白云宾馆
交通: 先到上虞汽车东站,然后坐7路公交车, 上浦镇下。
美食: 崧厦霉千张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以鲜洁、清香、素淡而闻名,是豆制品中的佳品。上虞崧厦镇地处曹娥江口滨海区,盛产优质黄豆;附近海边产盐,可提供上等盐卤;加之当地独特的制作工艺,故这里的霉千张品质特佳。崧厦霉千张的制作工艺流程是:挑选优质黄豆浸胀,用石磨磨成浆汁,再用文火把新鲜豆浆烧熟,用盐卤打花(而不是用石膏),打花后倒在一张事先铺好的土粗布上压干水分,做成薄、匀、燥的“千层衣”,再把“千层衣”叠齐,切成长方形小条,下面垫上干净的籼稻稻草(切不可用粳、糯稻草和塑料薄膜),上面压一块豆板,把它放在较暖的地方,霉化后即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