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南地区 >>湖北钟祥 >>钟祥旅游景点

大口森林公园导游词
  发表日期:2010年2月24日  共浏览865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乌龙台,本是李家岩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一条支脉,地势平坦,俨然若一个平台,又因其位于乌龙洞的出口处,故借乌龙而名之。

 

乌龙台处于北纬31°06′20″,东径112°48′12″,海拔146米。地理地貌比较特殊。由于地壳的变迁、断裂层的突起,地表不断外露,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四年在这里相继发现了很多的古代文物。如:石斧(旧石器时期),骨针、珊瑚化石、贝壳化石、木叶化石、昆虫化石、翡翠玉镯、银链、蚁鼻币等。这些古文物经上级有关部门的鉴定和实地考证,鉴于史料的记载,乌龙台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个小集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九八五年四月,钟祥县人民政府宣布将乌龙台定为古文化遗址保护单位,立碑为照。

一九五七年建场后,乌龙台即是大口林场的政治文化中心,设立学校、商店、医务室、理发店、加工厂、豆腐店、汽车站、派出所。

 

乌龙台,依山傍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盛夏,林荫遮盖、绿隐红楼,桃李上市、瓜果尝鲜,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乌龙湖(东风水库)更是青山环抱、碧波粼粼、老者垂钓、情侣徜徉,无数的男女在此昼咏晚浴,其乐无穷。游人至此,似步入人间仙境,若不涉水畅游,实属遗憾。

 

九级天溪,原名王家坎,俗称小天池。一九八六年旅游资源调查实地堪测时,发现此处系严家冲属端和刘家大山北侧的断裂层形成的一条绝壁和峡谷。在这段峡谷的上端有一泉,由于终年流水,再加上雨水和山洪的冲刷,逐渐形成了两个天池和一条九迭错落的小溪,九级天溪故此得名。

 

九级天溪位于大口林场乌龙台北1.1KM处,北纬31°06′35″,东径112°48′,海拔216—266米。上始象鼻泉,下至古杨柳梅,全长240.7米。溪谷最宽27.5米,最窄1.1米。峡谷里,巨石偃仰,高低错落。溪流分成九迭瀑布,象一束洁白的玉练曲绕在峡谷中,瀑布最宽9.6米,最窄1.1米。当夏季山洪来时,飞流直泻,汹涌澎湃,落水之声数里可闻。峡谷南侧的绝壁高75.6米,斜似剑削、陡如斧劈,瀑布经中流过,更显得山势险绝、水势猛恶,在此观瀑,令人望而生畏。峡谷中还有令人听而欲观的“闯王石”。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登云台观祭祀,路过此地忽遇大雨,在此躲避,故有“闯王避雨处”之说。

 

位于“九级天溪”上方的两个天池,在上者名曰“上天池”,居中者名曰“下天池”。上天沲海拔210米,呈三角形,面积约为93.28平方米,水深1.8—2米,瀑布落差6.1米,瀑宽10.3米。瀑布夏季呈布状,春季呈带状,冬季呈帘状。中天池海拔206米,呈长方形,面积114.46平方米,水深1.8—2.3米,瀑布落差3—7米,瀑宽3—8米。两个天池,水清见底,在此可玩赏水中倒影、可观赏虾蟹相戏。

九级天溪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积砂岩石形成的平地,面积196.6平方米,西侧有一洞,名曰“情侣洞”。相传八仙吕洞宾和南海观音在此惜别,留下了不同凡俗的风流韵事。情侣洞故此得名。洞口面西,呈馒头状,宽1.13米,高1.19米,面积4.5平方米,可容纳八人左右,内壁全是钟乳岩石,形奇可观。四周长有海桐、榔榆、化香、檀、柿、栎、葛藤、爬山虎、野葡萄、常青藤等乔灌植物。

 

九级天溪,谷溪幽深,水流潺潺。春来花开鸟啭,夏至瀑泻蝉鸣。游人一者居洞观瀑、吟诗作画;二者洞内奕棋,举杯对酌;三者海誓山盟,拜把结义;四者扑克乔牌,谈天说地。妙趣横生,逍遥无比。

 

龟山,因这座山的峰顶呈圆形,此山的西南侧有一突兀的巨大岩石,斜伸而出,此石由于常年的日晒雨淋,被风削蚀,恰似龟头,整个山形远看酷似翘首俯卧的乌龟,故取名龟山。

 

龟山,位于大口林场乌龙台东1.25千米,北纬31°06′40″,东径112°48′50″,山峰海拔324米,龟头海拔278米。龟山,三面环山,一面临谷,南侧隔一陡峭的峡谷(九级天溪)即是著名的休息岭;西南是大口林场乌龙台和东风水库;北面是乌龙洞。这里景点集中,交通条件好,有大路,也有小路,点点相连,处处相通。林木葱郁,花开似锦,风景优美。特别是每年的夏季,雨后初晴,炊烟袅袅,晨雾霭霭,于清晨,望龟头,观日出,一轮红日从龟山的东南端(龟尾)冉冉升起,给龟山镀上了一层金色,恰似金龟舞金盘,游客至此赏心悦目,叹为观止。兹与庐山晗鄱口,有同景异趣之妙。

 

 

抱膝石,位于大口林场李家岩山脉东南端的半山腰处,距乌龙台0.9千米。北纬31°06′50″,东径112°48′45″,海拔268米。

 

相传,宋朝时期,杭州知府章山和道人张天师十分要好。有一次,张天师带一童子至杭州拜访章知府,章知府抱拳躬迎,引入华堂,献茶叙礼,只顾敬崇张天师,却怠慢了站在一旁的童子。那童子面带愠色,以目怒视,张天师目睹此番情景,佯装不知。寒暄毕,张天师携章知府转入后堂,谓之曰:“知府大人可曾审度?”章知府不知其中的蹊跷,尚全然不知。张天师告之曰:“贫道所收童子乃天宫玉皇大帝膝下义子乌龙是也,因触犯了天条仙规,触怒了王母娘娘,将他谪贬下凡修行三千年,令贫道领至峨媚皈依,潜藏于郢州长寿县的大口地面的乌龙洞中。”章知府惊讶地说:“那乌龙岂不是下官的邻居?”张天师道:“可不是吗?今日大人你怠慢了我那个童儿呀!实话对大人说,他现正值归期届满。此番来杭州,实为告辞人间,别西湖去天庭。若如此去时,他定要降罪于你,此个人恩怨,乃微不足道,若发难于乡里,危及黎民、生灵涂炭、社稷遭殃,那时则悔之晚矣!”闻此,章知府如雷贯耳,似梦初觉。为了向乌龙赔罪,章知府回到了楚郢沈鹿(钟祥县东桥镇)家乡,择良日、寻地灵,当行至李家岩山脉东南的一座巨石处,发现了“龙潭、龙窝”(乌龙洞),就此石抱膝而跪,俯首悔过。故此,留下了章知府与乌龙对话的神奇传说。抱膝石,亦由此得名。

 

抱膝石,高20米,方圆25米,重约2250吨。重石的下面有一巨石支撑,使之十分稳固,乍一看,危危欲崩,触目惊心。坐抱膝石,看龟山翘首,恰似金龟探海;闻峡谷流水,犹如乌龙鸣吟。此情此景实乃大口之得天独厚,游人于此观景,遐想连篇,感慨万千,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乌龙洞,钟祥县志记载:“龙潭、龙窝”。相传,宋朝年间,杭州知府章山,因献茶失礼得罪了张天师的乌龙童子,为了向乌龙赔罪,章回到郢中沈庶(钟祥东桥)来寻觅乌龙,在此发现了“龙潭、龙窝”,便认为是乌龙的居处,于是设坛供祀、点香焚纸、跪拜祈祷,乌龙洞名由此来。

 

乌龙洞位于大口林场乌龙台1.1千米处,北纬31°06′50″,东径112°48′45″,海拔20米。洞面呈三角形,口高5米,宽5米,洞内有一个大厅,呈三辨梅花状,平均高4.5米,面积为350平方米,再向内走50米就是一个深潭,潭内有一泉,泉水墨绿,清澈甘甜,常年不断。洞内窄小幽深,不可进入,无索至底,深不可测。

 

乌龙洞口的上沿,原有一横额,上书“乌龙洞”三个篆体大字(现已毁),左侧有巨石斜伸外露,酷似蚌蛤的唇舌,巨石的倾斜面上留有唐代欧阳洵的石刻:“奉示,此系龙舌藏珠之所,永禁勿毁其后。”巨石的横断面上刻有郢南臼水文苏、陈瑞海的一首律诗:“古洞潺溪搅胆寒,何人得视活龙蟠。惟闻怒出潮声响,但见流水性端端,累被车都殊有混,时因鸟语似相残。停看昆仑放乎海,凡水难为等量观。”明朝监修显陵的工部尚书顾游此也曾留下一诗《游龙窝》:“穷搜名胜得龙窝,赤土岗头近水坡。每忆抱珠蟠石窟,似闻嘘气上天河。千年灵迹山川古,九夏神宫雨泽多。我亦云霄曾快意,赐臣襄汉浴恩波。”右侧石壁上还留有郢南范汝熏和郢东他山郑氏题刻的绝句诗二首。洞口右侧前10米处原有一庙一亭。庙曰“乌龙庙”,亭曰“龙门亭”。楹联:“乌龙洞水清悠悠,白鹿寺山石岩岩”(现已毁)。

 

乌龙洞,由于受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影响,早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当地的士民和善男信女在此进行频繁的祭祀活动。到了明代这里更是游人如织,无数的香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相传:宋朝的章知府、明朝的钟祥县尹,均在此裸体祈祷、求雨,为民禳灾。

 

乌龙洞出口有一条小溪,名乌龙溪,顺山冲的小峡谷向西南流去,下经龙口桥,汇成一人工湖——乌龙湖。峡谷深25米,溪宽18米,小溪里汩汩流水,处处怪石,丛丛菖莆,匝匝枯藤,古树参天。这一带谷溪蜿蜒,群山环抱,松林竹园,层峦叠翠,地僻清幽,恬静自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景色十分迷人,是游览的佳境。

 

金水竹庄,位于乌龙洞北100余米处,为竹质阁楼庭院式建筑,群、辟有品茗轩、娱乐厅、筵宴阁、特色酒吧、诗画廊等多项雅俗共赏的设施。游客在这里休闲赏玩,可领略充满生机的山野风光,诗情画意,妙趣横生。

楠竹林,位于大口林场乌龙台东北1.8千米。地处北纬31°06′55″,东径112°48′53″,海拔268米。

 

楠竹林面积387亩,是一九七五年冬从湖北桃花山林场引进的湖南优良品种,又名毛竹。植后,经人工精心培育,长势良好,现根径已达15.5cm,高15米。

这里是一个小丘盆地,山外有水,谷地平缓,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因与乌龙洞相毗邻,故一年四季,游人不断。人们大多来此席地而坐,邻略这自然风光的妙趣。正象诗中描述的那样:“山山青松丛丛竹,湛湛碧空片片云。坐爱听蝉看丽鸟,如痴如醉不思饮。”

 

天星眼,是自然形成的地洞。地质学称“地漏”。因洞基本向上,人们在洞内向外观天,可见一月三星,故俗称天星眼。

 

天星眼,位于大口林场乌龙台北2.4千米,北纬31°07′35″,东径112°48′45″,海拔272米,此地系云台观南麓和香炉峰东侧的一条峡谷的山谷,这里共有三个相类似的地洞,从西向东依次顺序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一号至二号450米,二号至三号470米。

 

一号天星眼,景观甚是优美,洞口顶部的岩石高45米,断裂了一条2米宽的缝隙,阳光照射象万支神箭一般。洞口基石至洞下深16米,纵深180米,洞内幽暗,神秘莫测。投一石子,十鸣奇音,受惊的蝙蝠,噗噗地潜入洞的深处。探奇者需借助灯光、火把,方能欣赏到这神奇的景色。

 

二号天星眼,洞口直上直下,古树掩映,苍藤倒悬,游人久立洞口,可见一缕缕似云似烟、似纱似绢的薄雾飘出,令人如堕云烟,飘飘欲仙。

 

三号天星眼,露天凹陷,泥土淤积,洞口被封,现已成方圆360平方米的大土坑。

白鹿寺,始建于唐初。据寺内残碑文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在此监制白鹿寺。清基时,撬动了一块石板,惊动了一只千年白鹿,长鸣一声,飞奔而去,白鹿寺故此得名。

白鹿寺,位于大口林场乌龙台北2.8千米,北纬31°07′45″,东径112°48′30″,海拔337米。座东北向西南,寺院占地面积200×300平方米,分三层九套共27间,山门前原植银杏二株,左雄右雌,白果累累,人们争先采摘。一九六0年不幸被火所焚。现仅存1.63平方米的树兜,周围长出二茬、三茬胸径为50cm粗的银杏。寺院的右侧建有塔林,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唐、宋、元、明、清历代先师的墓藏群,塔林为六边形白砖塔,一丈六尺高。整个寺院毁于何年不详。一九七0年,寺院仅剩的墙壁和少许的的木檩被长滩区石门乡拆去建校。最下面的一座唐代塔,毁于一九七一年二月,白鹿寺碑林毁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现仅存碑半截。

 

白鹿寺,座落在云台观和狮子头长城崖南麓的怀抱之中,有一条神道由香炉峰经此贯通云台观。山门前有香炉峰作屏,西南有峡谷十分险峻,顺峡谷望云,下面是一马平川,田园如画,村落点缀,人丁兴旺,物阜民丰。史载传闻:白鹿寺香火不断,供物丰厚,月积日累,聚金银珠宝若干,至此招惹了绿林剪径之徒和当地一伙强人多次劫寺之祸。乾隆十五年杨州郑板桥奉钦差来此微服私访,明察暗探,历经艰辛达二年之久,终于查明了案情,缉拿了元凶及胁从若干人,获黄金珠宝达万多有余,上缴皇库。此事,庶民不知其底细,至今尚有人认为,白鹿寺金银财宝藏匿未露,贪怀掘地得宝之念大有人在。

 

云台观,本是道家的观址,座落在撩脚山顶上。据说:太乙真人曾打算在此定址修行。由于山基不牢,便一脚撩过,转择武当,撩脚山因此得名。此山故名聊屈山,“撩脚”二字实为“聊屈”的谐音.


Google
 
上一篇:黄仙洞\娘娘寨景区导游词
下一篇:交通条件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0]
 · 北京大观园 [3624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57.422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