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福建省 >>福建民俗风情

三明市的地方戏曲
  发表日期:2010年2月2日  共浏览634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三明一带方言众多,因方言而生的地方戏种也特别多。这些土腔土调的地方戏曲,绝对值得对乡土人文感兴趣的游客前去探访。直到今天,这些戏种在乡间仍然广受欢迎,逢年过节时演出不断。当地百姓不仅在农闲时组织演出,自娱自乐,甚至村中会单独辟出一块“戏田”,将戏田里的收入专门用来请戏班来唱戏。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种:

梅林戏

        俗称“泰宁大戏”,艺术风格朴实粗犷,在当地几乎人人都会唱几段这样的土戏。梅林戏唱念打做都有一定程式,行当多,角色分工细,唱腔特点山歌风味浓,节奏强烈,声调高昂,粗犷与婉转相兼。服饰古野,精致考究,化妆时常在眉与唇间饰以红点。传统剧目有《飞龙带》、《蓝腰带》、《乾坤带》、《鸳鸯带》等。泰宁尚书第售票口旁的李氏宗祠现在已经改建成演艺馆,可观看梅林戏。这里是泰宁县梅林戏剧团的驻地,该团的《贬官记》曾进京调演,为剧团赢得“天下第一团”的美誉。有游客来访时,剧团一天会上演8次梅林戏片段。说唱都用普通话,不用担心看不懂。

南词

        将乐主要地方戏曲之一,系一种坐唱曲艺,源于苏州,清代中期传入将乐。此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发展,吸收民歌小调精华,而逐步形成。南词班社坐唱戏文,演唱者5到10人不等,道白采用将乐方言腔的普通话。唱词曲调为八韵,每韵由7字组成,一曲8句,腔调变化以八韵为中心展开。乐器使用扬琴、琵琶、三弦、苏笛、渔鼓等。当地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和喜庆寿诞中必唱南词,曲会讲究。演唱内容多为折子戏或戏剧片断。传统曲目有《断桥相会》、《合钵收妖》、《芦林相会》、《昭君和番》“四大曲王”和一些其他剧目。

大腔戏

        大腔戏流传于永安青水畲族乡一带,特点是“大嗓子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戏”,唱腔高亢,原始粗犷。其保留了清晰的荆楚古音面目,具有青水乡独特的“粗腔大调”的土味。大腔戏分生、旦、净、末、丑,乐器只有锣、鼓、钹、唢呐和板。舞台布置简单,一桌二椅就成一台戏。化妆通常只使用红、黑、白三色。每年农历的正月、三月、七月初一岛十五,当地戏班会在古戏台演出。传统剧目有《白兔记》、《黄飞虎过西歧》等。

Google
 
上一篇:三明市的岁节舞龙
下一篇:福州民间除夕“避债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9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82]
 · 北京大观园 [3651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5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382.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