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江苏省 >>江苏民俗风情

盐城的喜庆风俗
  发表日期:2010年2月1日  共浏览830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婚嫁旧时盐阜地区男婚女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城市中虽已提倡文明结婚,但仅限于知识界人士和官商之家,广大城乡男女结合,仍沿旧俗,主要有如下程序。

  订亲旧时凡儿女长到17、18岁时,由男方请出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指腹为婚"或"窝子里订婚"例外),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则"发口喻"报女儿"八字"生日时辰。男方延请星命术士推算,若以为"命不相克",才将男方的"八字"生日时辰报给女方,由女方"合婚"。女方同意后,再举行"下礼"(行聘)仪式。"下礼"时,男方需向女方送去数量不等礼品,如鱼、肉、糕、馍、粽、团、圆等。还有衣料,礼金,表示订亲。解放以后,特别是贯彻新婚姻法,普遍提倡男女自由恋爱。通常是经过介绍人穿针引线,相互"相亲"。征得家长同意后,作为"朋友"彼此接触。有了一定的爱情基础,共同拍摄订婚照,互赠礼物,留作纪念,即算订亲,也有通过学习和工作相识而自由恋爱,再订婚的。

  送日子旧时嫁娶准备,先由媒人将由男方选定的"黄道吉日"通知女方,称为"送日子"。以后由男方整理房务,女方则准备陪嫁。今天陋习逐渐变革,多半为男女双方共同置办家具和家用电器等物。

  三朝成亲后次日称为"三朝"。旧时新娘要亲自到厨房做菜,先煎豆腐后煮鱼,表示"宝贵有鱼"。新娘偕新郎回家省亲,称"三朝回门"。解放以后,"回门"日渐随意化,七朝、十三朝或满月回门者均有。租用机动车辆娶亲后,还有当天回门的。

  生育关于生育儿女后的风俗,有如下程序:

  诞生妇女生孩子,俗称"做月子"。旧时在"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下,生了男孩要给亲友邻里送"红蛋"报喜,生了女孩则请人吃"毛米"(即糯米)粥。今天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也有生女孩同样送"红蛋"的。婴孩出生后,有的请一位聪明、俊秀、壮实的男孩来产房探视,俗称"踩生"。产后第三天,也叫"三朝",亲友前来探望,馈赠油馓、红糖、母鸡、肚肺等食物,俗称"月子礼"。在这一天主家要设宴答谢,称"三朝饭"。

  满月产后一个月,叫"满月"。旧时亲友要登门庆贺,以项圈、手镯、长命锁、童装、鞋帽等作为礼品。也有直接送"封子"(现金或礼券)的,主家所设的酒宴称"满月酒"。

  百露婴孩出世第一百天,称为"百露"。亲友们此时也须带衣物或"封子"来庆贺。主家则请客人吃"百露面"或喝"百露酒"。

  寿诞"祝寿"又称为"做生日"。人的一生中,对孩提时代和中老年期的生日尤为重视。周岁做生日,俗称"抓周"。舅母、姑母、姨母要送孩子鞋袜、衣帽或别的礼品祝贺。故民谚有"姑子鞋,姨娘袜,一直送到八十八"。以后,每逢10岁做一次"整生日",多半在虚岁生日时做,所以又"做九不做十"之说。十岁到三十岁,过整生日时,至亲好友往往要来庆贺。四十岁,即所谓"年登不惑"、"做三不做四",时庆贺者极少。五十岁以上做生日,才称为"祝寿"。六十岁以上则显得隆重。旧时亲友送寿联(俗称"立轴")、寿幛、寿桃、寿面等礼品。近年则送服装衣料或锦缎被面。农家除送寿桃、寿面外,还有鱼、肉、鞭炮之类。在过整生日的前一天,就开始吹吹打打、鸣放鞭炮,点寿灯、挂寿星像等,子孙辈均要向寿星叩拜,称为"暖寿"。在这一天晚上请来宾吃寿面。第二天继续燃烛鸣炮,吹号奏乐,中午设宴庆贺。

  建房民间建造房屋,旧时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房基,此举今已不多见。但庆贺上梁(即搭屋架上大梁)的习俗尤存。通常要选一个"吉日"(好日子)上梁。亲朋要送礼庆贺,主家要设宴款待。旧时上梁都在凌晨进行。正梁上一般贴有"福、禄、寿、喜、财"五字。两侧梁柱上贴有"上梁逢黄道,竖柱遇紫微"的楹联。上梁时,除燃香秉烛,鸣放鞭炮外,还必须有建房工人蹲在屋架上"说喜话",抛散糕、馒、糖果等。俗称"喊好"。今此习俗在革新。

  乔迁俗称"搬家"。旧时要选择在"黄道吉日"进行。事前准备好"搬家糕饼",当日凌晨搬运家具什物。搬进新居时,要鸣放鞭炮,分给邻里糕饼,以示吉利。也有设宴请宾客,至亲好友带上礼品来庆"乔迁之喜"。礼品居多为贺联、立轴、玻璃匾等。近年有的地方有赠送家电和日用品。

  结拜旧时民间除亲戚、邻友之间来往而外,也有彼此友谊日深,进而结拜"干亲"之习俗。特别是有的独苗家庭,较为稀罕,爱如珍宝。为了求得长命,讨得吉利,往往拜给另一家做"干儿子"、"干女儿",或双方互称"干亲家"。结拜之后,两家就像亲戚一样"礼尚往来",逢年过节,赠礼送物。关系密切一点的,生活上互相关心,经济上互相支持。至今各地"认干亲"现象仍较盛行。另有个别青少年,他们从交朋友发展到拜"干兄弟"、"干姊",又称"把兄弟"、"把姊妹"。结拜以后,不仅互相帮忙,甚至患难与共。

  筵席盐城民间逢到婚丧喜庆大事,均要置办酒席,且有地方特色。旧时每桌酒席菜肴,多用七大碗、八小盘,故称"七碗八盘"。再阔气的是八大碗,四小碗,称为"八大四小"。近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十几碗菜八九个冷盘已屡见不鲜。酒席上吃鱼,宾客们往往只吃中段部分,夹下鱼头鱼尾,以示"有头有尾",寓意"年年有余(鱼)",用来尊敬主人。筵席座位席次,通常由主人指定。人们在入座时往往说些"恭敬不如从命"之类的话,表示服从主人的安排。席次有上下之分,确定座位,亲属以舅父母为长,姑父母次之,均坐在一、二席上。旧时对年老的塾师很尊敬,常坐上席。其他亲属按班辈入座,也照顾到年龄、长幼。


Google
 
上一篇: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粥"
下一篇:盐城的地方习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30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90]
 · 北京大观园 [36616]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37.5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