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桥始建于明代,位于佛山南部。该桥始建时原是木桥,清代顺治十二年(公元1673年),由桥前白衣庵僧人圆朗募捐改建石桥,民间还有该桥是神仙留下金银而建,以“通吾困,济吾贫”的传说。
佛山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有“行通济”的风俗,传说是日人们行过桥后,可一年“无闭翳”(晦气、忧愁),故民谚有“行通济无闭翳”之语。
“行通由十六日早便举行(有的人则在是日子时过桥),届时本地和各地农村老少男女,成群结队,持着香烛祭品,络绎不绝而来。凡行通济桥者,须由桥头起,拾级而上,经过桥面,从桥尾而下,在桥尾通云社(俗称通运坛),焚烧香烛参神求福,燃放鞭炮,由社旁步上大基,经过南海丰院围窦处(现同济路)侧,步返家中。行人禁忌来往桥面返回桥头返家,如此必有不利。有的迷信男女,先到桥前南济观音庙参神,暗中扯下带,求赐丁财后,才上桥而行。此外,行人还有买转运风车和生菜(财),择鹅色博彩等迷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