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甘肃省 >>甘肃民俗风情

“古尔邦”节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0日  共浏览431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抹霞光穿过清烟似的晨霭,最后—颗星隐没了,随即大片的彩霞喷涌而出,映红了东方的天空,映照着造型精美,有四五层楼高的“木纳乃”(唤醒阁),随即从楼顶传出宏亮的“索俩”声,悠扬顿挫,划破了清晨的寂静。

    此时,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居住在大小村庄和城市的穆斯林已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妇们听见“索俩”声就在明洁幽雅的屋子里燃起了卫生香,清烟袅袅,馨香飘溢。身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高兴地跑出家门,一时大街小巷飞扬着喜气洋洋的欢笑声,盼望已久的“古尔邦”节来临了。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意译,亦称“忠孝节”或“古尔巴尼”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是伊斯兰教的盛大节日之一。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据伊斯兰经典记述,先知伊卜拉欣有天夜里梦见安拉命他亲自宰他唯一的爱子伊斯玛仪勒献祭,以此考验他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伊卜拉欣领着伊斯玛仪勒来到麦加城郊的“弥那”山谷,献祭以执行主命。当伊卜拉欣向儿子讲明原委后,伊斯玛仪勒说:“爸爸,你执行主命吧,我会忍受一切的!”就在伊卜拉欣执刀宰子的一刹那,手起刀落,身旁一块大石头被削下一半,他没有丝毫动摇,毅然重新执刀,就在这时,安拉派遣天使把一只黑头白身子的绵羊飘然下降,传安拉之命以宰羊代替献子。安拉默示:“伊卜拉欣啊!你已忠实地按梦里指示做了,我就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事迹和感谢安拉,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十二月十日为宰牲献祭日,宰牲可延续二天,是在聚礼之后进行的。

    这天,所有穆斯林成年男女都要换新鲜大小净(有顺序地洗涤全身或部分指定器官)。而且无论男女老幼从黎明起封斋至聚礼结束;穿新衣服,修整面容。第一次“索俩”之后不久,随着第二次“索俩”男子们拿上拜毡到各自的清真寺院里集中,当第三次“索俩”响起时,聚集在各寺中的穆斯林在伊玛目带领下,打着绣有阿拉伯文、标有一弯新月的绿色教旗,前往郊外聚会,称之为出“荒郊”。也有的穆斯林在清真寺内作“尔吉”。

   从各个寺院、大街小巷走出的队伍在横幅教旗后面,自觉排成整齐的队伍;年长者头缠“太斯达尔”(头巾)走在前,年轻人头载黑色或白色号帽随后,浩浩荡荡,走上大街,没有人维持秩序,各寺穆斯林的队伍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千上万,井然有序;没有一丝喧哗谈笑声,聆听阿訇、满拉们浑厚的赞颂词,人人表情庄重,步履平稳,整个河州穆斯林居住区笼罩在虔诚、庄严的神圣气氛之中。

   会礼人数十分众多,有些平日很少到清真寺做礼拜的穆斯林这天都赶去参加,所以会礼一般选在宽广的场地,如河滩,荒野空闲平坦地。到了选定地点,各人把自带的拜毡按顺序铺好,无论天阴下雨或烈日当空,照常不误。默默跪在拜毡上,听阿訇放声高诵“古兰经”章节。那悠扬顿挫的念诵声萦绕回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接着听伊玛目向大家用当地通用语言讲“瓦尔兹”(教义),内容十分广泛,宣传教义,劝导穆斯林尊教爱国守法,行善干好,涉及为人处世,社会、家庭、敬老抚幼,生活及习俗方面的劝戒,指导,要求做信教、尊教、虔诚、爱国的穆斯林。然后站立,随同伊玛目做礼拜,排列整齐,神情专注,目不斜视,随伊玛目的颂念声,万人同一鞠躬,磕头下拜,是那样的整体划一。此时此刻,彼此间的隔阂,成见顿时云散,不复存在。每个人仿佛进入了忘我的超脱境界。在精神的神圣殿堂内灵魂被净化、升华。礼拜完备后,垂首默跪聆听阿訇用阿拉伯语念颂《乎图白》一般穆斯林听不懂,但每个人聚精会神的听着,期望以此诚心得到真主的回赐。最后—起接“杜瓦”。

    会礼结束,众人—边互致“赛俩目”,一边兴高采烈的回家。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男子们开始磨刀霍霍向牛羊”。宰牲只用驼、牛、羊三种,依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也可以几户台宰一头牛,宰牲期限为三天。凡宰牲节的牛羊于时要育肥完美,如被骟或身体有伤,缺、病、瘦皆不合用。宰牲时还有别具—格的讲究。要把牲畜捆绑轻轻推倒、态度温和不宜粗暴,然后用汤瓶浇水洗羊四蹄上的粪等赃物,再旧—块洁白的毛巾覆盖到羊头上。据说当时伊卜拉欣宰子时,儿子请求用毛巾遮住他的脸,以免父亲看见他的脸时心疼而难以下手,故此有这—风俗习惯。宰牲时还要挖上一小坑,将血盛到坑里掩埋,并要求用锋利的刀割断气管、血管、食管不能少断一管。

    宰牲后主要清阿訇到家里诵经赞主、赞圣。祈祷平安,纪念亡人。宰牲还含有分牲肉济贫的意义。慷慨大方的河州穆斯林一般把牲肉分作三份,一份施舍给终年不得肉食的穷苦教胞,一份赠给亲友、隔壁邻舍,一份留作自食。古尔邦节这天除了宰牲,一般家里还要炸油香、蒸酥盘,也有的人家炸馓子、果果等,特别是馓子、果果十分著名,形状精巧别致、花草树木图案生动优美、而且香、甜、脆、酥风味独特,久放不腐。家庭主妇操持家务,热情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汉族朋友也带着礼品到穆斯林人家庆贺,回汉之间—派亲密无间的动人景象。孩子、姑娘们身着节日盛装去转亲戚,年轻新媳妇跟丈夫带着礼品走娘家,一时,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街上,崭新的自行车、摩托车载着对对新人,川流不息,洒下一路欢笑声,虽说不放鞭炮,但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喜庆气氛。


Google
 
上一篇:开斋与封斋
下一篇:回族婚宴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8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9]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94.14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