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鄂温克族的民俗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7日 共浏览381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内蒙古现有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鄂温克"语意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其中主要民俗有:
给布:语意为"家谱",按氏族编续。一般每隔20年召集一次氏族大会。由族长主持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家谱由家族长保管,不得随意打开。每逢春节,族人都向家谱敬酒叩头,以示对祖辈的尊敬与怀念。
仙人柱: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桦树皮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门多东向或南向。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
金勒:语意为滑雪板,以松木为原料,前端上翅。后端呈坡形,中间有一绑脚的带子踏之行于林海雪原中或用于追击野兽,是鄂温克人的交通狩猎工具。
塔拉佳比:即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用树条做船身架,再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棍须缝合,针孔和接头处用松脂掺桦皮油熬成的黑色混合油涂抹。船长约1丈8尺,高约2.5尺,腹宽约2尺,两端尖细上翅,顺水时速可达40里。
|
|
|
上一篇:乌兰察布的祭火
|
下一篇:乌兰察布鄂伦春族禁忌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