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河套各县镇婚俗,大同小异。订婚城市迟,乡村早,指腹为婚者甚少。普通男女过十岁后即订婚,从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晚不过二十岁。早订婚者,过数年迎娶。晚订婚者隔岁而娶。男子除续婚外,随订随娶者较少。一般由父母主婚。其程序一般为求婚、纳聘礼、结婚、回门几项。
求婚:在媒约通意之后,男家叫求婚,女家叫允婚。首先互送命单,以生年星宫相配合,命相合则许婚,这叫对婚。用红柬写成庚贴,择吉日交换,称为“换贴”。这一天,男家要准备稻米、红枣、羊、酒、烟、喜饼、喜馍、衣服、饰物等,随庚帖送到女家,女家以金银饰物一、二件附在帖中,以物答之,叫做压帖。男女两方,各召亲友、媒人,备酒菜款待,叫做下定。之后,按年送适当的培养费,直到迎娶为止。
纳聘礼:聘礼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而不相同。土绅富商,门当户对,媒约定后,互换庚帖,财礼衣饰,自当俱备。男方购置,女方添装,各自量力而行。中等人家,多数只谈衣饰,而不谈财礼。一般人家,财礼、衣饰都需预先商定。这种情形在经济困窘的乡下较多。财礼有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衣服普通为单、夹、棉三套。饰物是手镯、戒指、簪环等,以银质或镀金居多。城里多是包金或赤金。若是赤金,则必以包金配之,俗称陪送。
迎娶:迎娶前,男家使媒人通达娶亲之意。女家若允娶,便择吉日举行通信礼,通常在娶前一个月举行。通信时,除衣饰不必另备外,大小下定物品,还需再送一次,并送银币数元叫做“长命钱”。那时用制钱,称为下茶,取繁殖、贞洁之意。未收财礼的,需一并送去数十元,叫下茶钱。有的将下茶物品及迎亲时男家应备的酒席折钱计算。在乡间,女家如果未同意,须往返数次才准。每去一次,必须准备馒头50~100个,由媒人带着前往说服。女家在将出嫁时,通知亲族,除送嫁妆外,并分期邀女,备酒食款待,叫做离门宴。在迎娶的前一日,男家备烧肉一方,馒头50-100枚,送给女家,叫离娘馍,离娘肉,并将新娘衣服一套,送给女家,叫催妆。迎娶时,男方选择女眷中懂礼数而又命相适合的一人乘轿,两名男的乘车,伴郎一人,与新郎各乘轿车或马,鼓乐前导,名曰迎亲。女家也以女眷一人或二人,乘轿或车,男眷二人,或乘车、骑马,称作送女。并把嫁妆送到男家,叫做送亲。当娶亲者到女家后,一般人家以茶点招待,富余人家或路途遥远者,以酒食款待。之后,由新娘的弟弟辈给新郎的帽子上插花,并以绿色绸子和新郎原披的红绸成十字披扎在身上。新娘红纱蒙面,由亲长抱入轿内。新郎在天地神位前行礼后,鼓乐齐呜,徐徐启行。城镇娶亲,普通为二、三乘轿,富余人家有的用六、七乘轿。乡间以轿车居多,贫穷人家只有大车、马、驴而已。
结婚:分城镇的绅商大户举行婚礼时,有的在庭前扎结彩棚,有的搭布制帐棚,一般大乡镇都有可租赁处。棚内置围屏,中置台面,设天地神位,神位前置一斗,内装五谷,插五支箭,上悬一弓,下置剪刀,戥、镜。左右燃花烛,设大椅以备受礼。新郎帽子上插金花,披红绿绸,胸前系一铜镜,引新娘到门。轿口向喜神方平置,门旁燃一束谷草,宾相持五谷、红枣、胡桃、制钱,口念:咸享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祥语,并挥撒所持之物,称做撒障。新郎的母亲及姐妹手捧装有米、并用红纱束口的铜瓶、冰糖、脂粉等撒轿帘,取糖放在新娘口中,把铜瓶交给新娘捧着,并以脂粉涂新娘脸面,称做点粉。下轿时,先用红毡铺地,新娘踏毡而行,由两名无胎孕、无服制(守孝)的女眷搀扶,行至华堂,行拜天地九叩礼。行礼时,新郎拜,新娘多蒙面而立,非搀扶者强压才拜。新娘进入喜房,搀扶者为她解髻挽簪。此时,不论是严冬时月,必有观看者把窗纸扯烂,取“开风气”,之意,叫做打喜窗。之后,新郎新娘同拜祖先,再拜父母及族戚长辈,称作“拜人”。新娘拜见时,亲戚须赠拜礼,钱物不等。有的一日办不完,于次日拜亲族。城镇较复杂,乡村多从简。当晚入洞房,桌上设喜灯,新娘面向而坐,称为守喜灯。是晚,有闹洞房的习俗,嬉笑戏谑、听房窃物、说令子,难为新娘,都为了去其差涩,通意联欢,使新郎新娘洞房之夜能够顺利通达而已。
完婚第二日,新郎新妇同去岳家,见新娘父母、亲威,下及晚辈,称作“认大小”。行礼毕,设宴款待,总称“回门”。此后,新娘在婆家住九日,在娘家住九日,叫回九,取长久之意。在城市,第九日,岳家设宴,邀婿、媒约共饮。新妇在婆家住满一月,娘家即迎女回去住一月,称作住双月。乡间多在回门之后,住七、住八,而后住对月。婚事既毕,由执事引新郎沿户致谢,作揖而去,称为“拜往”。至此,婚事才算全部结束。
建国后,婚礼较前大为简略,男女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已基本扫除。河套有:“海潮蓝一身,红裤带一根,大底鞋一蹬,到区公所登记结婚”的民谣。在一个时期,男女青年举行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简单、省钱、省事,深受社会称赞,被视为新风尚。近年来,婚礼日渐奢华,大操大办,招待亲朋,大收彩礼已引起社会各界反感。
续娶及再嫁:河套地区,续娶的若是闺女,其礼俗与初婚大致相同。有的男方年龄较大,经媒人说服女家同意,男的可不去亲迎,只在华堂等候行礼,叫做“等亲”。若是再嫁女人,概以车娶,而不用轿,男女拜堂后,亲友邻人笑谑欢饮而散。隔日,在家庭内部由妇拜见尊长,行跪拜礼,凡受礼者,皆给钱物,叫做“认亲”。
由妇自主再嫁者,年纪轻的,身价在一、二百元,根据嫁妇环境不同,其身价或由原夫家、母家分受,或妇自受不等。初由媒人介绍,男女见面,若双方满意,即给女饰物以为信,谓之小定。婚约不呼庚贴、婚贴,而呼婚书,主婚与本人均押字,婚书由婆家收藏。
旧时妇人再嫁,颇受鄙视,近支远族多出面阻止,最易节外生枝,甚至有妇已登车而忽然反悔作罢者。所以一般是媒议一经决定,即日过门,又多在晚间起行。丈夫活者,而因种种原因再嫁的妇女,被称为“活人妻”,有身份的人多不愿娶,其嫁也多于晚间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