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户外运动 >>野营与生存

野外生存 野外营救处理常识
  发表日期:2009年1月15日  共浏览372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野外生存知识--野外营救处理常识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一)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① 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②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③ 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④ 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就地取材迅速包扎止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⑤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⑥ 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⑦ 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⑧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分清主次,有条不紊地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功丧失有利时机。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二) --如何处理中署
  中暑
  原因---
  在夏季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行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很容易中暑。
  症状---
  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脸发红、脉搏加快、体温升至40°C以上。如果不及时处理,中暑的人很快会失去意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生命危险。
  处理原则---
  ①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并且平卧在平地上,降低体温。
  ② 若患者尚有意识,应补充水分,以运动饮料为宜。
  处理步骤---
  ①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松开束缚颈部和身体的衣扣及腰带,将浸过冷水的毛巾或衣服帮患者抹身,同时为患者送风,直到患者的体温降到38°C以下。
  ② 当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意识开始恢复或稍有稳定时,应让患者摄取水分,最好喝一些运动饮料。
  预防方法---
  参加行山等其它户外活动,应注意休息和多饮水,出行前记得带帽和太阳镜。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三) --如何处理热昏厥
  热昏厥
  原因---
  体质较弱的行山者,在夏季登山的活动中,由于活动剧烈、体力消耗过大,尤其是未能及时补充体内损失的水分和盐份时,容易发生热昏厥。
  症状---
  感觉筋疲力尽,烦躁不安,头痛、晕眩伴恶心。脸色苍白,皮肤感觉湿冷。呼吸快而浅,脉搏快而弱。可能伴有下肢和腹部的肌肉抽搐,体温保持正常或下降。
  处理步骤---
  一旦发生热昏厥,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若患者意识清醒,应让其慢慢喝一些凉开水。若患者大量出汗,或抽筋、腹泻、呕吐,应在水中加盐饮用(每公升一茶匙)。若患者已失去意识,应让其卧姿躺下,充分休息直至症状减缓,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预防方法---
  为避免发生热昏厥,一些体制较弱的行山者,在参加夏季登山的活动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活动,注意休息节奏、保持体力。应多喝一些含有盐份的水或饮料,及时对体内的电解质损失给予补充。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四) --如何处理低温症
  低温症
  原因---
  海拔愈高,气候的变化愈大,当缺乏适当的保暖设备,或长期暴露在气候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特别是身体热量损耗超过及时所能产生的补充热量时和衣物潮湿的情况下时,会产生体温下降的生理反应。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
  症状---
  感觉寒冷、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剧烈而无法控制的震动、言语含糊不清、反应迟钝、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处理原则---
  ① 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並逐步协助患者獲得正常体温。
  ② 待患者意识清醒时,则可让患者喝一些甜而热的饮品。
  处理步骤---
  ① 防止患者继续丧失体温,並逐步协助患者获得正常体温,将患者带离恶劣的低温环境,并移至温暖的地方(帐篷、屋内),若在环境情况允许下可在户外生火取暖。
  ② 帮患者脱掉潮湿冰冷的衣物,以温暖的衣物、睡袋包着患者全身。
  ③ 待患者意识清醒时,则可让患者喝一些甜而热的饮品,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势躺着。可给予患者热水瓶或施救者以体温传导,以防患者体温再度下降。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苏,并尽快送医。
  ④ 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运动。
  预防方法---
  ① 在营地休息时,应多吃和多饮含热量高的食品,应多穿保暖的衣物。
  ② 不要把营地建在风大而寒冷的地方。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五) --如何处理抽筋
  抽筋
  原因---
  是由于行山时过度地运动或姿势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协调不良,或因登山时或登山后受寒,体内的盐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产生非自主性的收缩,在营地休息时常会有抽筋的现象。
  症状---
  患处疼痛,肌肉有紧张或抽搐的感觉,患者无法使收缩的肌肉放松。
  处理步骤---
  拉引患处肌肉,使患处打直,轻轻按摩患处肌肉。补充水分及盐分,休息直到患处感觉舒适为止。
  预防方法---
  ① 在参加行山等其它户外活动的前后,应做充足的热身和准备运动。
  ② 在行山的过程中应多吃零食和多加注意休息。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六) --如何处理擦伤出血
  擦伤出血

原因---
  夏秋时节,行山的衣着都很单薄,四肢裸露在外,最容易造成擦伤。但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处理这种擦伤,如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处理步骤---
  当发生擦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将伤口上的泥土清洗干净。如出血较多,可用棉棒或纱布,干净手帕和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待不出血时将红药水涂于伤口处即可。
  几点提示---
  ① 不是过深的伤口不要包扎、覆盖。
  ② 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③ 止血带适合用于:有四肢大动脉出血,或伤于血管处而止血效果不明显者。
  ④ 绷带包扎方法:包扎时,动作要轻巧、迅速、准确、做到包住伤口、严密牢固、松紧适宜。包扎时一般必须使用绷带。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七) --如何处理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
  症状---
  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另外伴有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等现象。
  处理步骤---
  ① 首先是要静养,如肿痛尚可,能着地行走,则可立即用冷水浸泡或冷毛巾冷敷,以减轻疼痛,减少局部肿胀,也可喷“理通”一类的喷剂。此时不可用热敷及用力搓揉,以免加重损伤。受伤24小时后可以贴膏药或搽药水治疗。恢复期(伤好3天后)用热水浸泡或热敷有助于加快恢复。
  ② 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预防方法---
  防止踝关节扭伤,最好穿着厚实的高帮鞋。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八) --如何处理水泡
  水泡
  原因---
  长时间的行走与穿着新的登山鞋
  处理原则---
  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将泡内的液体排出。
  处理步骤---
  先用碘酒和酒精等药水消毒水疱表面,再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最底部刺个洞,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抹干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有条件的话可以外涂紫药水。
  预防方法---
  ① 尽量不要穿着新的登山鞋出行,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
  ② 可穿着预防起水泡的袜子或吸汗的棉或线袜子。
  ③ 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如有条件,可以到商店里买一瓶防止起泡的喷雾剂
  露营基本急救小贴士(九) --常备急救箱
  在野外,没有人能够预料发生什么事情。一个急救箱可以延长你的生命,务必随身携带。
  急救箱存放着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 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 敷料
  ③ 敷料包
  ④ 消毒药水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 洁净的棉花球
  ⑥ 消毒胶布
  ⑦ 胶布
  ⑧ 各种药丸
  
  ⑨ 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Google
 
上一篇:野外生存技巧
下一篇:如何在野外生存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32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700]
 · 北京大观园 [36625]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6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37.89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