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黑龙江 >>黑龙江民俗风情

佳木斯市柯尔克孜族民俗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7日  共浏览387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概况: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突厥语,意为“四十个姑娘”、“四十个部落”或“草原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富裕县以及新疆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区。

服饰:
    柯尔克孜族妇女多穿宽大无领,长不及膝的对襟上衣,配以镶有皮毛的长裙子。男子喜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棉布无领长衫“裕袢”,系皮带,下穿宽脚裤,足登高筒靴。最能体现柯尔克孜族民族特点的服饰就是种类繁多的帽子,男子一年四季常戴红、绿、蓝、紫或黑色的灯芯绒圆顶小帽,小帽外还要配戴各种皮帽或毡帽。人们最常戴的用羊毛毡制作的白毡帽,被柯尔克孜人尊奉为“圣帽”,是柯尔克孜人最鲜明的标志。

民俗:
    柯尔克孜族多住用红柳、毛毡做成的圆形毡房和平顶土房。饮食以肉食、乳制品和面米细粮为主。这里的驼皮碗、驼皮壶、驼皮桶等驼皮制品以及美观大方的壁挂造型奇特、匠心独具,都是很有收藏价值的手工艺品。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悠扬动听,气势雄浑,柯尔克孜人在节庆聚会时都会弹唱他们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玛纳斯》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它通过描写柯尔克孜族在实现民族统一和独立过程中长期壮烈的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反映了柯尔克孜--这个草原游牧民族追求自由的伟大的智慧和坚强的决心。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婚礼期间要举行赛马、叼羊、摔跤等各种娱乐活动,让人们处在长时间的新婚喜悦之中。“叼羊”是驯马高手间赛马争抢羊羔的骑术比赛,惊险刺激,深受广大牧民喜爱。

节日:
    柯尔克孜人多信仰伊斯兰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或萨满教。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过古尔邦节,“古尔邦”意为宰牲献牲,在这个节日里,柯尔克孜族要宰一只当年出生的黑色公羊献牲,在清真寺聚礼后,举行为期三天以上的娱乐活动。肉孜节(开斋节),全家男女老少进行大净(淋浴、更换干净衣服和新衣),然后到清真寺或阿匐指定的草坪上进行聚礼。礼拜完毕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主要禁忌:
    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严禁食用猪、狗、猫、鼠和凶猛禽兽之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女子出嫁后出门一定要戴头巾或缠布,除了眼、鼻和嘴外,其它部位一定要用头巾盖住,否则就会受到谴责。


Google
 
上一篇:佳木斯市鄂温克族主要禁忌
下一篇:佳木斯赫哲族的民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9]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82.03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