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吉林省 >>吉林民风民俗

冰雪刨鱼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7日  共浏览520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东北民间,冬季捕鱼是一大乐趣,渔民们穿着“乌拉鞋”在冰面上行走如飞,欢乐的笑声震落了眉毛上的霜花和胡子上的冰溜子。
  从前,在嫩江流域、辽河流域及北方的兴凯湖、贝加尔湖一带,都盛行冬季捕鱼,俗称“冬网子”,也叫“放梁子”,即打冰窟窿下大拉网捕鱼。因冬季捕的鱼易保存、运输和加工,所以冬季是北方捕鱼、吃鱼的黄金季节。
  江边湖旁,到处盖有河神庙。渔民们在开网前,鱼网房把头要领着众渔民到庙前烧香上供祭河神。而河神就是北方民间的鳖,又叫“黿神”,俗称甲鱼或王八。
  上了香,摆上供,把头领大伙齐刷刷地跪下。把头说:
  “河神爷,俺们求你来了,
  就要凿冰开网了,
  保佑俺们快当、吉祥,
  您老已答应俺们,
  拿了大鱼给你摆大礼!”
  把头说一句,大伙跟一句。快当,快、捷也;当,顺当。这是吉林民间的一句行话,捕鱼人、伐木者、猎户在祈神佑丰和相遇时,都以“快当”,祈安和祝福。
  还有的网房子掌柜,手拿算盘跪在江边,一边摇晃一边喊:
  “算盘一响,
  黄金万两。
  求河神爷保佑,
  快当!快当!”
  凿冰开网,冬季拉大网打稳水网鱼,一网下去往往能拉上千儿八百斤的鱼。冰面上,风雪里,堆着小山似的冻鱼。头一网开称称为“吉祥”,往往是定数为100公斤,这网鱼光装筐不称了。
  由于北方冬鱼的鲜美,吸引了历代的帝王将相来此旅游玩乐. 头鱼宴往往要把鱼包上红布,送到京城,有的皇帝是亲自来北方品 尝这一口,享这一口的福。
  据史料记载,辽王最喜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都率领家眷来北方,在嫩江、大安月亮泡或达莱湖面上搭上帐篷。在帐篷里把脚下的冰面刮薄,薄到像纸片儿,这时可以看见鱼儿在冰下游动, 到打溥冰捕鱼的时候了。薄冰一打开,鲜活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用鲜鱼制成佳肴或用刨子把冻鱼刨成鱼片吃,味鲜无比.
  向朝廷进贡冬季“鱼贡”的场面就更是辉煌了。赶贡车的老板在送“鱼贡”的头三天就不许合房,还要用香料洗浴,穿上黄坎肩, 肩披红布带,牛头和车辍上也要系上黄绞。鱼儿冻好,挑选个头均匀漂亮的,系上红绫装在车上。车上插着写有“贡”字的小黄旗,一 路赶往京城。
  鱼儿是鲜的,可捕鱼人的日子却是苦的。据《嫩江渔业史话》记载,渔民们终生劳累,风里来雪里去,到头来还是穷。一首民谣这样唱道:
    “有心要把江沿闹,
    受不了西北风、开花浪;
    有心要把江沿离,
    舍不得一碗干饭一碗鱼。”
  在冰上作业,由于人多也出现过危难。据佳木斯地方志记载,民国八年的冬季,达莱湖“塌达莱”(冰突然裂开),淹死渔民500。至于冻死的则年年都有。因江阔湖大,一起风雪,堆雪填死道路,加上浓雾迷路,回不了窝棚的便活活冻死在冰上。
至于冻伤的人,年年时时都有。现今北方的渔民生活已大有改善,冬季捕鱼活动充满了神秘的乐趣。如果有幸能在这个季节里来北方,和渔民们一起去经受那神奇的冬捕生活,一定会让你其乐无穷。
雪爬犁
在北方寒冷的雪野上,人们常会看见一种用木杆做成的架子 形东西,由牲口拉着在冰雪上行走如飞,这就是东北民间的主要交 通工具“爬犁”。
爬犁又叫“扒犁”、“扒杆”,民间称冰雪上的车子。民间流传个笑话,说从前有一个人问另一个人:
  “什么东西前边没轱辘,后边没有轱辘?”
  “什么物?”
  “车子。”
  那人说:“世上根本没这种东西。”
  另一个人指指地上的“爬犁”说:“你看这是什么?”
  那人把爬犁拿起来前后一看,真没轱辘。于是民间就有了这个习俗,两人见了面,如一人说:“前边没有轱辘,后边没有轱辘。”另一个人接着说:“翻过来一看是爬犁。”于是,人们就知道这是两个地道的东北人。
  过去,北方各民族在户外活动主要靠爬犁.为什么叫爬犁?因为这种工具很像在地里耕地用的“犁杖”,可能古人是受了“犁杖" 形式的启发。“爬”,是指这种东西没有“轮子"而能在冰雪上滑,远远看去像在地上爬,所以称之为爬犁,既准确又形象。
  爬犁是生活在北方冰雪世界中人们的主要运输工具。北方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冰雪期,而户外山川沟野之间雪特大,往往 填没了“道眼”,只有爬犁可以不分道路,只要有冰、有雪,便可在其上行走,靠的是动物的牵引。
  北方的爬犁轻便精巧,有时用同等粗细的小杆,经火和热气熏 烤发软,然后窝成弯形,穿上横带制成爬犁。这种架子爬犁主要是 人拖,用于赶集、运粮或砍柴。还有一种跑长途的重载爬犁,用粗木凿铆镶镶死。铆不用钉子,榫对准铆后用水泡浸。木头一涨比钉子钉 的还结实。这种爬犁往往是拉重载、跑长途,爬犁架子也大,最大的有两顶小轿那么大。如果拉人还要支上“睡棚",那就舒服多了。   这种睡棚又叫暖棚,也可称“皮棚",是用各种动物的皮子搭好,左右各留个小窗,里面有火盆、脚炉等,长途在外可过夜和抵挡风雪。
  爬犁一般用牛拉马拖外,从前的女真、肃慎、锡伯、鄂伦春、赫 哲等民族,还常常使用狗、鹿、四不像等动物来拉。《吉林地志》记载:“满清未兴以前,在东海三部之东北,而与渥集部紧相连接者, 则清纪概以使犬、使鹿别之。”“费雅喀与日本北海道之虾夷为同 族,且至今日即使犬、使鹿之界说。如以使犬论,现在依兰以东,家 畜事驯犬拽扒犁。”
  《吉林地志》还载,自伯力东行1200余里,沿松花江两岸居住 的黑斤人,冬季“以数犬驾舟,形如撬,长十一二尺,宽尺余,高如 之。雪后则加板于下,铺以兽皮,以钉固之,令可乘人,持篙刺地,上 下如飞。”可见,这又是一种用狗牵引又以人为持具支地而行的“爬 犁”。这里的人“冬驾扒犁至索伦河南,与诸种人为物质交换。"
  可见,过去人家养狗,不单单为了看家狩猎,还为了“驾犁”。 《吉林乡土志》又载:“清初,有所谓使犬部者。如今临江等处,每于 江上结冰,用狗扒犁。俄境亦有之.其狗皆肥壮而驯,一扒犁以数 狗驾之,而头狗价最昂,俄人购者往往一狗值五百羌洋也。"在当 年,东北的许多地方设有“狗市”,和马市一样出名,专门交换像牛犊一样大小的“扒犁狗"。辽时还设置了“狗驿”,各驿站靠狗扒犁传 送信息。这是多么有趣的民俗风情,一群狗儿身上冒着热气在雪原 上奔跑,主人的响鞭炸开了树上的霜花,辽阔的雪野一望无垠。
  而“使鹿部更在使犬部之外,而使犬部中亦能使鹿。既如四不 像,复非常鹿,其形高大如马,身无斑点,谓之马鹿,兴凯湖以北多 产,可以驮重致远”,在大小兴安岭之中生活的部落,从前多使马鹿、四不像来驾“扒犁”。这种动物劲大,在老林里行走,有耐力又灵 活,而且不怕寒冷,倍受这里的猎户喜爱。
  当年,爬犁除自家制作外,还有专门生产爬犁的木铺,打制大 车和爬犁,人称“二木匠"。除了出售大爬犁外,还制作精小轻巧的 爬犁,供孩子们玩耍。
  冬季的北方,并不寂寞。
  严寒的冰雪世界,充满了乐趣。
  孩子们拿着这种小爬犁,爬上高坡,滑出一条雪道。那雪道晶莹闪亮,小爬犁一放下,往往滑出上百米远。还有的在冬天的冰河上,用布张开一支小“帆帆”,靠风力推动,小爬犁便会在冬天的冰河上行走如飞。孩子们那欢乐的笑声,在北方晶莹的雪原上,久久地回荡。
  爬犁,北方民族的亲密的伙伴,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底。
  这儿还有长白山、北大湖、净月潭、冰雪基地,每年举办冰雪文化艺术节,有各种有趣的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吉林的雪很特殊,这儿雪的强度、硬度、软度,白度以及粘合性都非常符合滑雪、爬犁,滑子的行走,而且保持时间之长是世上少有的。
  每年,在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都要举行令人难忘的冰雪节,各种冰雪项目花样翻新,而且独特有趣,是人们无限向往的地方。

Google
 
上一篇:东北的年俗
下一篇:踢毽子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0]
 · 北京大观园 [3624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31.64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