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东地区 >>上海 >>上海印象

听书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2日  共浏览712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说书在松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明代,松江出了位闻名大江南北的说书大师莫后光。据《松江县志》记载:他“出身儒家,善说书,以此谋生。寓居古寺,盛夏,说《西游记》、《水浒传》,听众数百人,虽炎蒸烁石,而人人忘暑”。明末说书家柳敬亭就是他的学生。

  解放前,松江城内有专业书场数家,上演评弹(俗称“小书”)、评话(俗称“大书”)。说书都在下午和晚上,没有早场,下午与晚上说不同的书目。以说长篇为主,每篇说半月左右。遇有名演员,常常爆满,有些老听众,见购票困难,往往将一档书的每场票一次买齐。书场的格局与剧场相仿,仅舞台比剧场小且低。内设条椅,每排座椅背后有圆形铁环,可供后面一排听众放置茶杯。演员说到一半,要休息片刻,称“腰断”;听众可松散一下,称“小乐惠”。“腰断”时,服务员前来收取茶资,提供热毛巾,推销瓜子、点心等休闲食品。

  农村集镇无专门的书场,茶馆与书场互为连档,在茶馆中设说书台,长凳、茶几环台而列。茶客一面品茗,一面听书,是农村有闲人士主要的消遣方式。

  除专业书场和茶馆说书外,松江还有“说因果”说书形式,过去称为“钹子书”,解放后称“农民书”。说书人左手持单片钹子,右手持一筷,敲钹伴奏,土语乡音,间杂说表。清代末年起,松江岳庙内常有“说因果”者献艺。在大树下设台,排好条凳若干,听从或坐或站,围成圆圈。听众以进城办事的农民为主。说唱者主要唱些《岳家将》《关云长》等民众比较熟悉的书目,每档书大约需唱十来天。说书者唱到“关子”时刹住,托着钹子到观众中去讨钱,凭听众自给。一场书约讨二三次。松江农民书有“东乡调”、“西乡调”之分,东乡重说,曲调刚劲朴实;西乡重唱,曲调偏于委婉。解放前,西乡沪书艺人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群集金山或松江,通宵达旦,会书献艺,交流艺术,并认师归宗。当时有“不到金山不算相(意指不算入门弟子),不到岳庙不称将(意指技艺不过硬)”的说法。

  过去,农村中有集体活动或喜庆事,必要有文艺活动助兴,因说书的费用比演戏便宜,往往请说书人来说书。如敬神出会,一般要说三五天的书,家庭喜事一般说半天。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松江的专业书场都停业,以后没有再恢复。茶馆大量减少,也不再允许说书。说书在松江基本消失。 80年代起,有曲艺艺人在四乡说书演出,但盛况不再。年轻人因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说书艺术的薰陶,对说书艺术没有兴趣。近年来,松江有关部门为满足部分中老年人欣赏评弹艺术的需求,专门开辟书场,但票房不高,虽然给予资助,仍难支撑局面。


Google
 
上一篇:民间传说--“水仙的传说”
下一篇:看戏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9]
 · 北京大观园 [3624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65.03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