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吹(1906-1997)宝山罗店镇人。著名儿童文学家。笔名夏雷。幼时在宝山县立罗阳小学(今罗店小学)入学。民国9年~11年就读于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朱宅小学)任教,民国22年在朱宅小学任教时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第一部中篇小说《模范学生》(后易名《学校生活记》)。1925年2月,调任县立淞阳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创作了《兽国之孤》、《畸形的爱》等。1929年2月~1931年7月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并于1929年2 月起在上海幼稚师范学校担任教师长达10年。1930年起,为北新书局主编《小学生》半月刊。1934年起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主编《儿童杂志》、《常识画报》、《小小画报》3种杂志,同时翻译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1940年2月至1941年12月,又攻读了大夏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士。1942年10月去四川北碚,任北碚国立编译馆副编审,1944年10月任中华书局编审。1945年在重庆任复刊后的《小朋友》杂志主编。抗战胜利后,他返回上海,仍主编《小朋友》。1946年与教育家李楚材发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并在1949年5 月为该会起草《庆祝上海解放,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宣言,发表于《大公报》。1947年又兼任《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主编。
建国后,曾任大夏大学高等师范专修科主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12月起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1954年11月调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1957年6月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1960 年11月回上海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1977年6月任副社长、编审。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作协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六届顾问,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届顾问。1983年加入共产党。
从1923年起,陈著、译、编近300万字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近百本书籍。 他致力于儿童文学理论的研究,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
1981年陈伯吹捐款5.5万元设立“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改为“陈伯吹儿童奖”),每年评选一次,奖励儿童文学园地里的辛勤耕耘者。去世前将全部藏书捐赠浦东新区筹建中的“陈伯吹儿童图书馆”。
1985年中国福利会授予陈伯吹樟树奖。1988年全国妇联、文化部授予儿童文学创作荣誉奖。
主要作品有:《陈伯吹文集》3卷本。
童话:《一只想飞的猫》、《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十一个奇怪的人》、《小火车头》、《好骆驼寻宝记》、《阿丽思小姐》。
小说:《中国铁木儿》、《学校生活记》、《飞虎队和野猪队》、《直上三千八进坎》;
翻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百万只猫》、《绿野仙踪》、《改过的小老鼠》、《小夏蒂》、《吉诃德先生的冒险故事》;
论文集:《儿童文学简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