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镇东有掘石港,西有秀州塘,南有胥浦塘,北有小泖港,市河横贯东西,中官塘纵贯南北,水路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移县治于此后,朱泾港遂成为主要港口。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境,该港顿为衰落。解放前夕,客运虽比抗战时期有所发展,但货运吞吐量甚微。
解放后,经济复兴,港口得以发展,装卸码头由自然缓坡或阶梯形改建为石砌驳岸和钢筋混凝土排桩结构。装卸操作逐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1960年起局部转入机械化作业。1975年港口吞吐量为86万吨。1985年,港区有1个客运码头、20余个货运码头,岸线总长度2230.5米,泊位64个,货物堆场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年吞吐量139.4万吨,是1956年的14倍。
朱泾内河客运码头,位于金山大桥南、掘石港西侧。建于民国9年(1920年),初为木质,年客流量6万人次。1963年改建为垂直驳岸码头,岸线长23米,占地368平方米。1986年3月新建候船室,占地92平方米,每天有8班客轮停靠,年客流量约9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