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状况
上海开埠时,境内的交通工具唯骡马、手推小车、木船等是赖。20世纪初,租界地区开始通行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清宣统元年(1909年),穿越境内8.5公里的沪杭铁路通车。民国5年(1916年),由原上海北站至新龙华的铁路联络线建成。
清宣统元年( 1909 年)沪杭铁路通车,途经境内今徐镇路、漕溪北路、田林、长桥 4 个街道和漕河泾、龙华 2 个镇,全长 8.5 公里。民国 5 年( 1916 年)设徐家汇和新龙华 2 个车站,有虹桥路、中山西路、宜山路、漕溪路、龙漕路、老沪闵路、虹梅路等 7 个道口。并续建了自原上海北站至新龙华的联络线,将沪宁与沪杭两大干线接轨。民国 26 年,又将原沪杭线新龙华至日晖港之间长 3.8 公里的铁路改建为日新支线,主要办理黄浦江水陆联运。 1950 年,东起徐家汇站西至虹桥机场,全长 8.5 公里的支线开始铺轨,初为部队专用线(即“ 617 ”专线),主要为虹桥机场运输燃料、建筑材料等物资。 1977 年后改为民用,并以徐家汇站与虹桥机场首字命名为沪杭铁路徐虹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