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辽宁省 >>辽宁当地特产

葫芦岛的土特产
  发表日期:2010年1月12日  共浏览488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绥中白梨
     绥中白梨,栽培历史久远,品质优良,产量较高,驰名关内外。在绥中西北秋子沟一带,生有300年以上的老龄梨树。
  绥中白梨形成独特品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一是人工创造。绥中西北部多低山丘陵,土壤疏松,排气通水良好,气温雨量适中,为白梨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绥中的果农潜心栽培,不断改良,存优去劣,使白梨的品种不断优化,独特品质经久不衰。
  绥中白梨果梗细长,果色金光,有蜡质光泽,单果平均重量125克,最大可达250克。绥中白梨皮薄、肉厚、核小,梨肉细腻,口松多汁,甘甜爽口。白梨除生食外,还可制成梨干,罐头、果酒、果醋。据资料记载,白梨有生津、止渴、润肺、宽肠强心、利尿去热等医疗作用。
  绥中白梨远销国内外,年销售量达上万吨,深得消费者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绥中猕猴桃
      猕猴桃是土特产品中的名贵者。
  猕猴桃在绥中俗称藤枣子,经科研部门鉴定属软枣猕猴桃,它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适于鲜食和深加工。1978年秋子沟乡果脯厂开始试制猕猴桃果脯。
  1981年,明水乡利用猕猴桃酿酒,投入市场深受欢迎。大王庙乡用猕猴桃制成的饮料,销往北京、大连等到地,成为饮料高层的热门货。猕猴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猕猴桃性甘寒,有止渴、清热、理气、强心,生津解烦,散淤止血等到功能,对治疗消化不良、呕吐、烧伤等病症效果显著。近期在中药研究中发现,猕猴桃对治癌和麻风病也有一定疗效。
  猕猴桃全身是宝。它的叶形独特,很有观赏价值,可以绿化美化园林;花和果可以提取香精;它的根茎焦煮后的浸出液具有杀虫作用;它的枝条中的纤维、皮层是印染、造纸、化工和建筑工业原料;它的叶子和花又是很好的猪饲料。
  绥中猕猴桃的主要产区有永安堡、李家堡、加碑岩、秋子沟、王家店、明水、范家、大王庙等到乡镇,年产50万斤。

      葫芦岛大红杏
      葫芦岛大红杏又称麻银核子,是一种地方古老品种。果实长圆形,熟透时为深黄色,阳面有红晕。平均单果重53克,最大81克。果肉桔黄,汁水多,纤维少,品质上乘,加工性能好,制成杏罐头极受欢迎。1984年经省级鉴定,被列为辽宁省杏之优良品种。
板石沟大枣
      位于葫芦岛市小虹螺山东北山脚下的板石沟,素以盛产大红枣闻名。这里的大红枣个个皮薄肉厚核小,甜脆清香,营养丰富。
  每逢大枣成熟的金秋季节,分布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上的无数株枣树,挂珠缀彩,鲜艳夺目,产量超过50万斤。
      板石沟大枣已有200余年的栽培历史。
  解放后,特别是承包到户以来,果农们精心栽培,科学管理,大枣产量和品质逐年增加。
  大枣营养极其丰富,除含糖以外,还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用大枣制成的蜜枣、乌枣、醉枣、焦枣、枣醋等食品还可入药。
       由于板石沟大枣品质优良,用途广泛,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葫芦岛秋李子
      早在1924年,葫芦岛市连山区张相公屯果农邢老维从盖县熊岳城一带引入秋李子,将接穗嫁接在当地山杏砧木上,试栽成功,并表现出结果早、味道美、产量高等优点,于是乎,大小虹螺山周围广泛栽培。1983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葫芦岛秋李子果实中等大小,近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75克,充分成熟后呈紫红色,上披白色果粉,果皮薄,有光泽,酷似紫玛瑙;果肉橙黄色,细软多汁,纤维极少,香味极浓,果核特小。葫芦岛秋李子成熟于8月下旬,9月大量上市,成为水果市场上的抢手货。葫芦岛秋李子适于鲜食,用它加工的罐头、果脯也深受消费者欢迎。
  葫芦岛秋李子是辽宁省优良的地方李子品种。


Google
 
上一篇:葫芦岛锥螺挂帘
下一篇:虹螺岘干豆腐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0]
 · 北京大观园 [3639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29.6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