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祀南海神的地方。
南海神庙是中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外贸易交往历史的见证,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南海神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会派官员到南海神庙举行祭典,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
南海神庙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牌坊、头门、仪门、礼亭、大殿和昭灵宫,两侧有廊庑;西南章丘岗上有浴日亭,亭内有苏东坡和陈白沙的诗碑,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是宋元时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头门,是庭院安全防护之门,庭院东、西侧各有一对青石华表、一对石狮子,这显示出古庙的威严与不凡气度。大门两边分别画有古代门神秦琼与尉迟恭的彩绘像。
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早期的华表皆为木制,在这根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据专家考证,南海神庙的华表(顶端有双狮),保持了早期“诽谤木”的基本形状,寓意南海神勤政为民、体察民情,矢志不渝地为百姓消解灾厄;南海神庙的石狮为明代红砂石雕,显示出南狮喜气但不失威武的风格,体现了人们祈求太平祥和的美好愿望。
仪门,是礼仪之门,分为中间大门和侧门。中门只供高官贵族进出,其他官阶低的官员或普通人只能走侧门。仪门上方是刻有“圣德咸沾”的横匾,对联是“镇海神休永,司南庙貌崇”,体现了人们对南海神高尚美德的崇敬。
礼亭,是官员拜祭南海神的地方。这是一座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建筑。南海神庙是中国历代帝王祭祀南海神的场所,唐代以来,朝廷每年祭祀五岳四海,祈求国家平安、风调雨顺。封建王朝的更迭、新君王登基,依例也要祭祀南海神。南海神庙中心左侧是清康熙皇帝御碑亭,亭内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里波澄”碑,是康熙时期“开海”政策以及祈求海上贸易平安的有力见证。
大殿,是南海神庙最中心、最雄伟的建筑,供奉着南海神祝融及六侯。大殿正中安放了高3.8米的南海神祝融的塑像,大殿左右有六侯塑像,据说六侯都为南海神治理大海立下大功。绍兴十五年(1145年)宋高宗颁令册封达奚司空等为六侯。南海神及六侯崇拜体现了人们对消除灾厄、祈盼平安与幸福的向往。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
== 全 部 内 容 == == 按 标 题 == == 按 内 容 == == 按 作 者 == == 按 关 键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