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中国 >>古建园林

陕西古建筑——神德寺塔
  发表日期:2025年11月14日  共浏览22 次   出处:作者:徐进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神德寺塔属于宋代八角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德寺塔又称耀县塔,为旧时耀县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北约500米处的步寿塬塔坡上,处于漆、沮二河交界处。此地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建有步寿宫,北魏建有龙华寺,隋代增建大像阁(供弥勒佛),隋唐时期更名神德寺,宋时香火最盛,增修有九级砖塔。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宋金交兵,寺院毁于战火。金承安年间(1196—1200年)重建,更名明德寺。明嘉靖二年(1523年),知州赵时为纪念范仲淹(989—1052年)治耀功绩,于寺内增建“范文正公祠”。明以降,史料阙(同“缺”)载。

神德寺塔 (历史照片)

现仅存寺塔,残高约30米,底层每边长3.2米。塔身底层特高,东、西两面各辟券门和假券门,东券门高2米,宽1.26米,青石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两门框分别线刻持剑和持箭天王像。二层以上每面作仿木结构三间,隐出倚柱、阑额等;二层至五层交错辟券龛,龛两侧饰有卧棂假窗。倚柱、阑额、假窗均涂有朱红色。层间双排椽头出檐,施五铺作双抄斗拱,补间铺作一朵。九层以上残毁。塔内原有木梯可供登临,现已不存。塔身二层南面嵌“皇明科第题名碑”一块,上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数十位进士、举人名录及官职。2004年秋维修塔身时,于第四层南面券洞中发现金元时期手抄经、印刷经、纸本印刷和绢本粉彩佛传画等30余种。这些经卷和传画基本属于露天存放,没有保护措施,致使大部分经卷腐烂黏结,损坏严重。从打开的几种来看,都属于卷轴。保存较好的是手抄纸本《金光明经》,幅宽26厘米,残长283厘米,小楷书法,字体端庄,结构严谨,与唐宋写经体有相近之处,惜无落款和书写者姓名。印刷体经卷无法打开,仅能从残片辨认。纸本和绢本佛传画都已严重残损,但可初步看出其时代特征。这批经卷和传画的发现,对研究耀州神德寺的历史沿革和寺院佛教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早年曾在神德寺塔旧址地宫出土隋仁寿四年(604年)舍利石函1具,内刻《舍利塔下铭》,共124字,这为研究神德寺塔的早期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出土的经卷
地宫出土的鎏金铜圆盒
地宫出土的大隋皇帝舍利宝塔铭(拓片)
地宫出土的大隋皇帝舍利宝塔铭(拓片)
底层塔门线刻菩萨(左)、持剑天王(中)和持弓箭天王(右)

【原载于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陕西古塔全编(上册)》】


Google
 
上一篇:安徽歙县:北岸吴氏宗祠
下一篇:“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367]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735]
 · 北京大观园 [3665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60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72.070毫秒 中华旅游网